联想创业故事,联想创业故事分享

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柳传志将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同事朱立南也将辞去公司总裁职务。


同时,董事会任命执行董事宁敏、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为董事长,高级副总裁李鹏为首席执行官,成为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


1984年,柳传吉在中科院一间20平米的通讯室里创立了联想,期间他3次退休,多次将联想从命运的十字路口拯救出来。”。


柳传志退休时,留下的联想控股年销售额3589亿元,资产5583亿元,成员企业超过20家。


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35年前曾说过“我可以忍受贫穷,但我不能容忍浪费时间、无所事事”,现在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75岁的刘天智回到家乡,回顾自己的生活,他说“我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柳传志朱立南来源联想控股


李鹏、宁敏来源联想控股


成功后三次退役


1984年,柳传志在中科院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通讯室里创立联想后,用了35年的时间才打造出现在的联想控股。75岁的他终于到了告别联想的时候了。


而这也是柳传志第三次选择隐退。


曾连续多年稳居中国PC市场第一的联想集团于2000年将神州数码分拆出来,将两家公司交给了两位名叫——的年轻人杨元庆和郭伟。柳传志退了一步,他和朱立南转而布局投资业务,于2001年成立了联想投资,即现在的联想投资。


柳传志向中国证券报编辑讲述了自己的初衷“中关村从2000年开始发展,到了90年代就犹豫了。包括吴敬琏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都非常着急。作为中关村企业,我们很清楚创业型企业缺少什么,需要补充什么。”


作为经历过创业艰难的人,柳传志深知,对于创业风险极高的科技公司来说,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资金。随后,联想控股成立弘毅投资、联想之星,开始战略投资布局,最终形成联想控股目前“财务投资+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柳传志兼任联想集团董事长。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PC部门后,柳传志下台,将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交给了杨元庆,前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接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但收购后的整合并不顺利,随着2008年全金融危机的到来,联想集团遭遇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2009财年第三季度录得亏损9671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杨元庆和史蒂芬沃德因业务分歧发生激烈冲突,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柳传志向中国证券报编辑回忆起这件事并表示“原因是我们收购IBM的PC业务后面临变化,光是相关的IT系统升级就需要7亿美元,侵蚀了我们现在的利润,所以我们被批评了,CEO顽固地抵制,后来我当了董事长,我就解开了。””。


2009年2月,65岁的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他立即开始重组管理层并调整市场策略,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到年底,联想集团扭亏为盈,稳住了局面。2011年11月,柳传志再次退休,将联想集团的职位交还给了杨元庆。


被联想集团开除的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董事长,他与朱立南共同带领联想控股完善“财务投资+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2015年,计划于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经过决战收购了卢森堡银行,打造出联想集团之外的又一支柱资产,为联想控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此,柳传志终于有了底气,将联想控股的领导权交给了年轻人,与朱立南一起工作。


我已经救过我的联想好几次了。


“联想就是我的生命”,三度退役、从不回避战斗的刘说。


柳传志在多次接受中国证券报编辑专访时表示,那些年的痛苦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比如,刚创业时,他在一次电交易中,被骗走了20万元企业资金中的14万元,给柳传志造成了巨大打击。


1986年,联想好不容易盈利了几十万元,却突然被骗了300万元,于天智急得试图跳楼。他赶紧带着人去了深圳,找到了介绍人,说道“如果你不还给我,我就拼尽全力。”甘愿冒生命危险的柳传志最终帮联想追回了。


1984年,40多岁的刘传吉是中科院一名普通研究员,月收入78元,和家人七人坐在一间12平米的小屋里,他感叹道。“贫穷可以忍受,但浪费时间无所事事是不能容忍的。”


在体制中长大的柳天智温文儒雅,但也是一个在联想命运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敢于与人抗争的人。从他决定冲出象牙塔投身工业化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与联想紧紧相连。联想就是他的生命。


1994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联想集团尝到了甜头,——登陆香港联交所。


但此时的柳传志却忧心忡忡,他再次到了决定联想未来和命运的时刻。“过了之后,就打血路,后面就是天了。如果不过去,你们全军就会全军覆没。”柳传志说道。


1994年,关税降低、审批取消,IBM、康柏、惠普大规模进入中国,当时还是小舢板的联想不得不与这些巨头公司正面竞争。与此同时,联想双星创始人柳传志与总工程师倪光南之间爆发了“柳泥之争”。


当时,柳天智主张“通商、工业、技术”道路,倪光南则主张“技术、工业、贸易”道路。起初,柳传志选择了耐心,但在花费了大量研发资金却收效甚微后,柳传志决定对倪光南回“不”。这场“六倪之争”最终以联想于1995年解雇倪光南总工程师而告终。


“有人说我走的路是不关心技术,只做贸易。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投入到这种情况中。当时国内没有风险投资,只能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开发技术,比如在触摸屏方面,三星每年投资数十亿美元,但当时它的年营收只有几个亿,根本投资不了,没有。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柳传志告诉中国证券报编辑。


柳传志与《中国证券报》编辑合影。


1994年克服内忧外患、2004年收购IBMPC部门取得巨大成功的联想集团,2008年再次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集团已经“到了悬崖边,如果内部发生剧烈冲突,公司就会瞬间崩溃”。


柳传志回忆,在他再次出来之前,很多人劝他“别去,会出灾难的,何必去呢?你已经出名了。”他说“作为联想的创始人,我不得不说联想是我的。”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应该让我有责任在你需要我的时候站出来。”


五个重要决定


“当人类失去团契时,世界会发生什么?”


1990年,联想286电脑的广告发布,联想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品牌。


如今柳传志已经退休,人们不禁提出以下题如果没有柳传志,联想会怎样?


在35年的创业生涯中,柳传志向中国证券报编辑坦言,自己“遭遇过很多挫折和错误”,但一路走来做出的很多关键决策,奠定了联想控股今天的发展基础。


首先,1990年前后,正享受着海外品牌代理富裕生活的刘,在亏损的情况下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任命29岁的杨元庆担任微电脑总经理。1994年分手。“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柳传志说。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这一步为联想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20世纪9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柳传志带领联想选择并坚持走“贸工技”的发展道路。通过贸易—制造—技术之路的逐步推进和“六泥之争”的结束,联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建立了持久的业务,成为行业第一。行业。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名称。


三是联想重组。20世纪90年代初,柳传志意识到必须对治理结构进行重大变革,以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因此,在中科院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联想员工于1993年获得分红权,并于2001年拥有35%的股份。历时八年,股权重组终于完成。


第四,2004年,经过三年的考虑和验证,联想集团做出决定,以125亿美元收购IBMPC部门,向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柳传志不再是那个“小时候,穿着父亲的西装,坐在最后一排,看着IBM”的人。联想集团也成为全个人电脑市场第一。


第五,从2001年开始,柳传志、朱立南就开始了联想控股的金融投资布局,2008年左右开始战略投资,并于2018年完成了对卢森堡银行的收购,实现了“金融投资+两轮车”。“战略投资”模式不断完善,为联想控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柳传志给联想留下了很多管理哲学,比如著名的“管理三要素”——“团队建设、战略制定、团队领导”。这导致联想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培养了杨元庆、朱立南、赵令焕、宁敏、陈绍鹏、李鹏等各个领域的关键人物,这是联想继任的关键。


现已再次退休的柳传志告诉中国证券报编辑“今天的联想控股,战略清晰,团队成熟,接班人规划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朱总,在董事会的支持下,我和李南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设计和准备,系统化的规划。这个人员这一安排是“完全符合公司的现实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很高兴今天能够实施”。


“联想是时代的产物。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创业的机会,让联想从一群‘极客’发展成为人才辈出的现代企业。”


40岁的柳天智因为害怕浪费生命而选择创业,退休后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关于联想创业故事的题,本文对联想创业故事分享这样的题进行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