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底,上海各经济领域不难感受到“前行”的动力。
去年11月,特斯拉中国的交付量首次突破10万辆,环比增长约40%,同比增长约90%。这意味着,经过年中改造升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已突破100万辆。
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查看数据并访该网站,你会发现整个上海的势头与特斯拉类似。他们想要尽可能多地弥补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生产力不断提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广。
“推进”就是数量增长、提质增效、供需双方对接。回顾今年上海经济不平凡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真谛。
V型倒立
如果把上海今年季度经济增速画成一条线,可以得到V。预计上海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31、-54、-14,呈现正增长。换句话说,V的上升部分被拉高。
全年经济V型反转背后隐藏着普遍的经济规律。疫情对上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二季度,体现在数据指标上,是V底。但由于经济是一个有机系统,在经历短期外部冲击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增长趋势。冲击力越大,后坐力就越强,直至恢复到冲击前的正常状态。
这适用于大流行的影响,以及其他外部冲击的影响。回顾经济发展史,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增长奇迹也印证了这一道理。从1946年到1972年,日本人均产量年均增长率为80%,德国为65%,美国仅为21%。日本和德国是二战期间受损最严重的国家,也是战后增长最快的国家。
V型反转的背后还有政策干预。为加快经济复苏,今年疫情发生后,上海预计将陆续出台助力企业抗疫“21条政策”、振兴经济“50条政策”、稳增长“22条政策”。每年为市场主体减轻3000亿美元以上负担。
一系列政策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1-11月,全市新设企业34万户,其中11月日均新设企业2277家,比上年增加384家。政策支持对企业的影响也可以从投资数据中看出。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今年低点回落近20个百分点,重回-26。
动态变化
总体积和速度可以解释很多题,但它们也能解决很多题。
半个世纪前,一位美国政治家对GDP指标提出了这样的批评“这个指标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他们玩的乐趣……它既不需要我们的勇气,也不需要我们的智慧,也衡量不了我们对国家的热爱,但简单地说,我们衡量一切,除了那些让我们的生活值得过的东西。”
这段话对GDP的看法可能会走向不同的极端,但基本上是准确的。GDP和增长率可以衡量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但不足以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人民的生活和福祉。
GDP就像一个装有发动机的黑匣子,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动力在输出,必须打开黑匣子才能看到源头。新发展理念不应再单纯以GDP增长来评价英雄。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追求GDP,更要追求GDP的来源、效率、质量,迫切需要转变发展动力。
上海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早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开始。上海明确将主导“3+6”新型产业体系。这里,“3”是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主导产业,“6”是指电子信息、汽车、工业。六大核心产业高新装备、高新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
这是向全竞争的转变。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在巨变中,新的竞争的关键之一是转向新动力、主导新赛道。各国都在寻找下一个能够带来科技全面进步的“阿波罗计划”。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提出投资2500亿美元用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和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发展,欧盟则拨款1600亿欧元用于集成电路、德日韩等数字创新双方都在各自的芯片行业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事实证明,发展动力的转变给上海经济带来了韧性。1-11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产量同比增长119%。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60%以上。今年下半年,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交付等一系列重要里程碑,国产支线飞机ARJ21也首次交付海外客户。
效率变化
当我们翻看老照片时,常常会感叹过去的“地”。这些照片是每个时代生活水平的横截面。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就一个字生产力。
更高的生产力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水平,这不仅可以纵向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中,也可以同时横向体现在多个国家。上海参与全城市竞争,必须拥有领先的生产力,以最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经济研究表明,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解释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本世纪以来,纽约和伦敦在全城市排名中始终领先,这与其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在科技革命新阶段,只有在科技创新上迈出第一步,才能抢得先机、占据上风。
近年来,全创新竞争日趋激烈。据《经济学人》统计,2020年全研发支出创历史新高,超过21万亿美元,占全GDP的25%以上。该杂志称,“各国政府正在努力确保本国从创新中获得更多利益。这可能意味着利用产业政策来阻止某些商品的出口并促进国内生产。”我相信这一点。
《自然》杂志近日分析了全主要城市的科研成果,公布了“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上海位居第二、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纽约。10年来,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从67946亿元增加到181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331项增加到421项。如今,上海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已进入世界主要创新型城市前列,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虽然今年上海因疫情影响取消了很多活动和展览,但反映科技发展方向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却在9月1日照常举行。有媒体评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连续第五年举办”,“展现了上海的决心和毅力”。
这种“决心和毅力”,必然意味着对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不断追求。
标题照片
本篇文章关于疫情对上海经济影响有多大和疫情对上海今后的影响的相关信息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