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利辛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乌社中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代,位于利辛县城西北20公里处,孙庙乡苗栗自然村东北500米处,老厝港南岸。遗址呈粮堆状,面积3万平方米。因乌舍墓位于此处而得名。墓葬上方文化堆积层38米,下方文化堆积层18米。墓南100米处尚有土城墙。东西长140米,底座宽3米,距地面约半米。城墙北侧发现古井、古罐。炉灶遗骸等。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石斧、骨针、陶网附件、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的遗物。该遗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禅阳寺】位于马甸乡神营村,南临扶崩公路,北临黑土沟。现址为中间稍高的斜坡,四面缓坡,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系列包括鸭嘴形、扁凿形和圆锥形三脚架腿。器形有青纹红陶壶形充砂鼎、腹有宽凹青纹的充砂厚壁罐等。后期陶片上饰有大方纹、方格纹、小方纹、青纹、绳纹等。陶器颜色以红陶为主,黑陶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红烧土,可能是陶窑或房屋的遗迹。从采集的标本分析,禅阳寺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属于大汶口文化,后期属于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内曾出土铜箭头、蚁鼻、楚币等东周文物,表明遗址内还存在东周文化层。现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西“阴阳城”】黔西在张村南70里处,俗称“干沟”。位于亳州市城南观台子西淝河北岸。有一条大沟,名“迁溪谷”;西淝河以南,王仁乡观台子至南楚村岸边有一条小沟,又称“千西沟”,俗称“甘沟”、“甘鸡沟”。北迁溪沟较直、较深,河道变化不大;西淝河南岸河道变化较大。南千溪沟上游西淝河至老苏祖岗段已填平,仅留王仁乡至永仁。横沟东西15公里。春秋末期,吴、楚两国频繁交战,争夺徐、陈、蔡、周莱诸国。黔西地区属吴、楚关麓部落。河黔西河口筑城驻兵。它适合进攻和防守。这实际上是一个战略位置。当地居民称黔西河两岸和飞口为“阴阳城”。周家环村与白庙村之间多次发现陶网挂件、蚁鼻、铜鼎、铜镜、铜剑、车马器等。南起庄如、西至围楼、北至观台子、东至赵楼,跨河面积2平方公里内发现了3座木桥遗迹。桥上都长满了柏树,每棵柏树直径70厘米。
【东城、西城】东城位于县城西13公里处。城址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公里。它是长方形的。土城墙已被夷平,但东、北城河尚存。城内曾发现灰陶圈井。城东有西汉墓葬群。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有灰陶鼎、豆、盆、船、罐、铜鼎、垫圈和灰陶俑等。西城位于县城西27公里的王人集东侧。城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0-5公里。城墙已被夷为平地,但西面和北面的护城河依然存在。大雨过后,西城河沿岸经常可以发现蚁鼻币。城东500米的李寨村有汉墓群,曾出土新芒货币,学者还发现一口有绳纹陶圈的井。
【季家塔】位于利辛县城西北195公里处,孙集镇孙源村东南700米,季大庄西100米处。建于清嘉庆五年,是一座七层六面的小墓塔。塔基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内原有一座寺庙,但现已毁坏。该塔为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余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递减。外檐口建一砖挑檐,一砖挑檐,二、三层六角形过渡。塔首层东南距地面64厘米处嵌有一块青石碑。碑高42厘米,宽82厘米。铭文不清楚。唯有“嘉庆五年”、“蒙城举人李撰”等铭文可辨。二楼一侧,正中嵌一块青石匾,上书“名垂千古”四字。三层至七层,东南方向,每层中间有一拱形佛龛,塔身无窗,塔内空心,无核心柱,每层仅用十字形横梁交叉支撑,塔顶呈青红相间的葫芦形柚子,中心用铁钻加固。该塔雕刻精美,保存基本完好,是省内现存最小的古塔,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街小坊】位于利辛县城西北18公里处,孙集镇政府西700米,孙集至野马柳公路北侧。它是清朝光绪帝为表彰孙兰芳母亲陈氏忠贞、贞洁、孝顺、善教子女而设立的“圣旨”。整体结构由青石雕刻而成,分为三段,五部分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面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是镂空雕刻的“二龙戏珠”,雕刻精美。两侧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中间刻楷书“诏书”二字,侧面刻有字体庄严的“二龙”字样。“玩珠子”与顶部相呼应。中段正中为“解孝坊”碑。碑的四面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的两面都有对联。楹联的上下端刻有花卉图案,并有缩写的铭文。下段为“解小坊”的底座。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桥古桥】位于利辛县城东25公里处,王团镇卢沟集东北600米,虎桥庄西南100米处。该桥横跨巩、河,全长14米,桥面5孔,桥面宽4米,砖石结构。桥面铺长方形石块,桥面呈纺锤形,底部铺圆柱形基石,上部用青灰色砖砌成。整个建筑古朴、庄严。明嘉靖年间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间多次修葺。现有清道光二十四年五月《重修胡家桥碑记》可供参考。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陵墓】民国乙丑着《涡阳县志》“里门集东八里有刘陵墓。”现今三里湾乡的刘土楼原名刘陵记。蓟南有刘陵庙。民国初年该寺被拆除,仅存残碑一座。聚会的旁边有一座废弃的坟墓,当地居民称之为刘陵墓。刘伶,西晋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沛国,汉高帝改泗水县为县。东汉改为国,东晋复为县。辖安徽省淮河以北,今中国西淝河以东,河南省夏邑、永城,江苏省沛县、丰县。刘土楼位于西淝河以东11公里处。属沛州境内。经书记载,他是宿县人。不知道宿县有刘陵墓。
【刘亭墓】位于县城西18公里的张村镇白庙村。墓室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挺,字胜武,南昌人,明万历初节度使刘宪之子。他随父亲出征,英勇作战。因功从卫戍官晋升为总司令。他身经百战,是武将中最勇敢的一个。明万历四十七年,与清军大战于阿里大岗。因地形陌生,被清军袭击而死。刘挺的死震惊了整个朝廷。他所使用的铁刀重达六十多公斤,旋转如飞。世称“刘大道”。天启之初,赐少宝。《明史》中有传。
【老城】位于利辛县城东北18公里处,江东岸。城址东西长1-25公里,南北长1-5公里。城址表面可见灰陶四分卷瓦、绳纹简瓦、菱形侧面几何空心砖、方纹砖等汉代遗存。城址外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汉代砖石墓。墓门石门上刻有红色鸟纹和街环。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越王坐在旧城里,有七十二口井。罗星桥、御花园、报恩寺、岳王的四口棺材。东临大江湾,南接云梦山,西接云梁河,北接老龙潭。
【富英六地委驻地】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的柳溪乡富英庄。1946年11月底,中央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1947年10月12日,豫皖苏军区党委决定设立六区、六地委。10月22日,六师第一次会议在亳县立德寺召开;10月24日,师部机关在张村铺、高公寺一带举行活动,六地委、六师进驻富英。1949年1月,按照中央关于恢复全国解放区行政管辖的省、县原有界线的指示,河南、安徽、江苏的六个师、六个地委随之撤销。宅邸原有庭院,现仅存旧房两间。
【刘家集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处,刘家集街西60米处。墓地面积3600平方米。碑礼后有南北五排,东西五排,共25座烈士墓。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第十一团在分析敌情后,按照第六师电令北返,攻击敌新组建的第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军即将进行的豫东战役。途中,我们暂住在刘家集镇的刘然、代庄、张庄、徐庄地区。驻扎在王团东街点的国民党新编第七十四师1200余人对我站进行搜查和袭击。苏区第十一团团长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天的激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利辛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在刘家集南端修建了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占地较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利辛县政府1999年决定迁陵园新址。烈士陵园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都会前来祭奠、缅怀先烈。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鹿吉烈士纪念碑,位于鹿吉境内,距县城20公里。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朱居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骸。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政府拨款改扩建,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墓地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它宏伟、古朴、庄严。这里依山傍水,松柏掩绿,满园飘香。既有墓地的庄严,又有园林的秀丽清新,集祭祀和游览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省人大原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墓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篇文章讲解了关于夏邑县今天暴雨情况如何的这类话题,和一些安徽利辛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诸位网友。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