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什么成绩?
1
全首座商业反应堆“华龙一号”
我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数万名建设者常年奋战,53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协作。自2015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全首座“华龙一号”反应堆开始“加速运行”,五年多后终于交付使用。成绩单。
1月30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全首座——华龙一号反应堆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福建省福清核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5号机组拍摄于2021年1月30日。
“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中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剑锋表示,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最受认可的第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核电市场。
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打基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华龙一号”的现状提供注脚设计寿命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核心设计加油周期为18个月。它创新性地采用“主被动”组合安全系统和双层安全壳技术,在安全性方面满足最高安全标准。“华龙一号”首堆核心设备全部国产化,全部设备国产化率达88%,完全具备批量建设能力。
全首座‘华龙一号’反应堆的商业运输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排放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于建峰说的都是事实。据悉,“华龙各单位”一号。1”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千瓦时,可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每年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减少3.12标准煤消耗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种植超过7000万棵树。
2
“海牛二号”下钻231米
刷新深海钻机钻井深度记录
它身高7-6米,“腰围”10米,体重12吨。成功在南海2000多米深水钻探231米,刷新了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的世界纪录。这一纪录的创造者是湖南科技大学牵头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二号”海底大孔深部保压岩心钻探系统。
在4月7日晚的本次海试中,“海牛二号”也填补了我国深海海底钻机装备海底钻探深度超过100米、具有保压取芯功能的空白。
金永平摄
海底钻机是开展海洋地质与环境科学研究、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海底工程地质调查等必备的海洋高科技装备。
“海牛二号”的研制依托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装备专项”,研制作业水深不小于2000米,钻井深度不小于200米米,保压成功率不低于60海底大孔深部保压岩心钻探系统最终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大孔深部保压钻探取芯装备技术和成果产权,为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撑。
“虽然体型巨大,但潜入海底时依然非常灵活,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钻探深度超过200米的深海海底钻机。”项目负责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彦说。
据了解,整套海底钻机主要攻克了大孔深部遥控全孔保压绳索取芯、智能专家操作系统、大容量钻杆存放和快速钻杆附着与取芯四大难题。海底钻机的卸载、安全可靠的下放和回收。大技术解决难题。
这些全新技术显着提高了钻机的钻井效率、岩心质量、保压成功率。同时,该钻机的重量较国外同类钻机显着减轻,大大降低了水下收放作业的难度。
3
“深海一号”海上供气
年供气能力可达30亿立方米
向更深更远的“深蓝”前进,永远没有终点。
6月25日,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1500米深水气田“神海一号”在海南陵水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正在走向“超深水”。
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深水气田“神海一号”正式投产。
“神海一号”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2014年勘探时发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到4000米以上。是我国自主发现的水深。海上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克服重重挑战,组织5000余人、17台大型履带吊在高峰期在100多个工段作业,提前18个月顺利完成陆上施工和收尾工作。
“神海一号”气田投产后,深水天然气将通过海底管道接入国家天然气管网,年供气3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神海一号”大型气田的正式投产,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进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我国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预示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潜力。巨大而有前途。
4
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
实现满负荷发电100万千瓦
6月28日上午,在现场轰鸣的欢呼声中,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完成72小时连续带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发电。左岸1号机组、右岸14号机组2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旋转,将江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东地区。其中,右岸14号机组成功带电100万千瓦。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并网发电机组,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现满负荷发电100万千瓦的机组。
6月28日,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它矗立在江下游干流上。该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我国自主开发的水电站共计1600万千瓦。该机组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它是当今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水电工程。全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力发电机组,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重大突破。
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发电机组由原来的80万千瓦跃升至目前的100万千瓦;其次,水轮机采用长短叶轮,同时实现宽负荷、高效稳定运行。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将达到62.4-43亿千瓦时。全部机组将于2022年7月投产。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后,将成为继三峡工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预计白鹤滩水电站投入运行后,每年将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6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届时,白鹤滩水电站将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以及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5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线
从零加速到600公里每小时仅需3分半钟
坚韧优雅的双面叠脊、独特的“抱轨”结构、更强的爬坡能力……7月20日,中车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制成功,并全面投入使用。自主知识产权。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全首个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成套高速磁浮技术和工程能力。
时速600公里,这是目前可实现的地面“最快”交通工具。因此,高速磁浮也被形象地称为“贴地飞行”。
10月27日,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实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采用成熟可靠的常规制导技术。”高速磁浮项目总技术工程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三三表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列车“无接触”运行。
车辆底部的悬挂架上装有电磁铁,它们与履带下方铺设的铁芯相互吸引,产生向上的吸力,从而克服重力,使车辆“悬浮”,然后通过直线电机来驱动车辆。推动火车前进。
“高速磁浮运行时,通过精确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使车体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10毫米左右的浮动间隙。”丁三三说道。
高速磁浮的非接触运行方式取代了传统轮轨机械接触支撑,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轮轨关系的制约。因此,它可以达到更高的运行速度,最高时速可达600公里。”。
由于不受轮轨附着力的,高速磁浮还具有更强的加减速能力。轮轨高铁加速到时速350公里需要六分钟,而高速磁浮从零加速到时速600公里只需要三分半钟。快速启动和快速停止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其速度。
6
海洋“双星”号投入商业运营
海洋观测卫星网络运行运行能力形成
天上地下,我还能是谁?7月29日,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丙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并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海洋观测卫星网络作战运行能力基本形成。
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丙卫星分别于2020年6月和9月发射。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联合卫星、测控、地面、应用等系统建设单位,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试验区域、应急管理和气象以及所有在轨测试均顺利完成。
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海洋二维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海洋一号D卫星和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服务卫星星座。上午和下午的网络观测填补了我国海洋水卫星下午观测数据的空白,极大改善了全海洋水和海岸带的情况。资源、生态环境的观测覆盖能力和观测时效以及远洋船舶位置已应用于我国绿潮、浒苔、海水养殖、海冰、台风、溢油等预报监测工作。
海洋二号C卫星、已在轨的海洋二号B卫星以及随后发射的海洋二号D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极大提高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全观测覆盖范围和时效性。
7
使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工业条件下合成收率达到85
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在人工条件下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长期以来被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识的革命性前沿科学技术。
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传来好消息。
当天,该所宣布在全首次实现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并已形成万吨工业化生产能力。此举突破了天然蛋白植物合成的时间和空间,为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过度依赖国外饲料蛋白提供了国家利器。对于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梭菌乙醇蛋白生产工艺流程。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联合攻关,突破了梭菌乙醇蛋白核心关键技术,大幅提高了反应速度,创造了世界纪录。工业条件下生物合成蛋白质产量最高可达85%。
该研究以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废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创造出一种新型饲料蛋白资源——梭菌乙醇蛋白,将无机氮和碳转化为有机氮和碳,实现从0到1的目标自主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8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
全面采用“中国标准”
占城花四季盛开、为国花的老挝,80%的山地和高原都分布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滞后的交通严重制约了老挝的经济发展。
12月3日,随着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澜沧号”班列将全程运行,连接中国铁路网,驶向市场。中老铁路全部采用中国管理和技术标准建设,是直接连接中国铁路网的铁路。
动车组通过新河南丽河大桥。老中铁路公司供图
中老铁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由“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变的战略对接项目,是老挝人民政府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
中老铁路位于横断山脉南延。起点为中国云南昆明,终点为老挝万象。线路穿越三山四河。山高谷深。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2900米。地形条件极其复杂。
中老铁路是一条通过技术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技术难题的科技之路。
友谊隧道位于中老边境,是中老铁路上唯一的跨境隧道。“隧道局部含盐量高达80%以上,对隧道结构腐蚀性很强,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中铁二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部副经理潘福平表示,为了克服罕见的困难,
对于一些青岛堵水大雨原因分析论文的相关内容,以及2021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什么成绩?的话题,本文已做出了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