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气候地理位置和范围,青海省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对于一些网友们想知道的青海的气候地理位置和范围和一些关于青海省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的话题,本文有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本文目录

一、青海省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高原省份。其气候特征主要为高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具体表现如下


1、干旱少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很少,特别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年降水量仅不足100毫米,干旱少雨。


2、温差大青海省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秋季节,早晚温差可达10以上。而且,高海拔山区气温变化更为剧烈。


3、高原气候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因此,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低。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低,全年气温变化较大。


4、大风青海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另外,受季节风场和地形风的影响,强风较多,尤其是春秋季节。


5、雪灾多青海省地处高寒地区,气温极低,降雪量大,冬季雪灾频繁,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


总体来说,青海省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温差大、高原气候、大风、雪灾多。


二、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是多少?

青海高原气温创历史新高。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近45年来最高气温。人们普遍感觉,即将进入冬季的高原,依然阳光明媚,温暖如春。但异常的天气也使得空气变得更加干燥,使人们普遍感到不适,导致传染病增多。


青海省气候中心分析室工程师戴胜表示,今年10月,青海省平均气温为3.9,为1961年以来最大增幅。其中,18个站月平均气温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海北、共和、桂南等地区为1961年以来最高,突破历史极值。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33.0。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西部、海北大部、共和地区气温升高幅度为2.13.0,是全省气温升高幅度最大的地区;青海南部大部地区气温升高幅度较小,为0.40.9。


三、青海省的气候、地形、风土人情、人口、矿产资源等基本特点是什么?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湖泊等。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当地人热情好客,尊重藏族文化。人口较少,以汉族、藏族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盐、铜、铁等。


四、青海湖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是什么?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得天独厚。


首先,青海湖的地理环境是高原湖泊。


它地处青藏高原,海拔约3200米,群山环抱,形成独特的地形和景观。


青海湖的水源主要来自周边山区的融雪和降雨,因此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其次,青海湖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旱。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复杂,青海湖周边气温较低,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仅5左右。


同时,青海湖周边降水量很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只有200-400毫米左右。


这种气候条件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青海湖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是高原湖泊,寒冷干旱。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和挑战。


五、青海省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多、总辐射剂量最大的省份。


平均气温较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5-7至8-5之间。全省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3至2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7C之间。5。


降水量少,地区差异大。境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


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后进入雨季,9月中旬左右结束。该时段为月平均气温5的连续时段。


气象灾害多、危害大。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大风等。


介绍


1、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春秋连绵,昼夜温差大


气候特征青海省气候以高山干旱为特点,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


1、冬冷夏凉,春秋相通。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比同纬度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一月平均气温-8~-18。冬季虽然不算太冷,但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相比,还是比较寒冷——华北平原一月平均气温高于-8,且持续时间较长。青海省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在海拔20004000米地区46个月,4000米以上地区6个月以上。7月平均气温6至20,是良好的避暑胜地。


2、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疏,岩石露,升温消散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日气温差为12至16,是东部沿海平原的一倍多。全年日气温变化范围为1月14C至22C,7月10C至16C,冬季多于夏季。每日最高温度范围可达25C至34C。1955年3月16日,海盐县三角市,日气温高达36-6,实属罕见。青海省很多地方一日之内经历“初春、仲夏、深秋、冬末”四个季节。


青海省年气温变化范围为20至30,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大致相似,比我国小4至6。同纬度平原地区。原因是夏季地温较低,冬季受风影响较小。冬季寒潮侵袭。


3、干旱少雨


青海省地处内陆深处,远离海洋,受地形影响。大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降水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稀少。年降水量50毫米至450毫米。在冷湖镇,只有15毫米。九枝县降水量居全省之首,年均降水量774毫米,1981年达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在5月至9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在夜间降雨。


夏季雷暴和冰雹很常见。地势大、雨量大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囊前60天和80天,清水河及以上15天和25天。每年,全省数万公顷农田遭受冰雹灾害,造成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雪灾频发。


4.大风、沙尘暴


除青海省西宁市和东部湟水流域盛行偏东风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西风。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芒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青海省是全国大风(指8级以上大风)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以青南高原西部地区最多,达100多天,柴达木和河湟谷东部地区最少,为25天左右。每到冬春季节,风势强劲,风势强劲。立春后,高原气温升高,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此外,境内及邻近省份植被稀疏,多为沙漠。每当大风刮起,沙石瞬间飞扬,天昏地暗。群众称之为“黄风”。青海省经常遭受大风、沙尘暴袭击,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2、气候与农牧业


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光、热、水分等气候资源。


1、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间长,是青海省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有利条件。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牧草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此,青海省种植的春小麦普遍籽粒饱满、产量高。马铃薯茎肥大,牧草低矮,但营养丰富。


2、低温是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不利条件。青海省农作物生长期普遍较短,最长的地区只有河湟谷和柴达木盆地5-7个月。除河湟河流域少数四川低地可种植玉米、西红柿、辣椒等温暖作物和蔬菜外,其他大部分农区只能种植抗病的春小麦、青稞、马铃薯、蚕豆、油菜等耐低温,生长期短。该省对热量要求较低的作物大多每年种植一次。由于气温较低,全省耕地面积较小,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低温导致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减少,可利用有效草地不足全省草地总面积的一半。


但气温低、日较差大,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相对提高了温度的有效性。因此,青海省农作物的光合能力和光能利用率反高于东部平原,农作物生长的海拔也较高。


3、干旱少雨是影响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又一不利条件。全省水热结合矛盾极为突出。降雨较多的祁连山和青南高原东南部,热量严重缺乏,生长季节短。然而,热量充足的柴达木盆地却十分缺水,年降水量普遍不足农业需水量的1/5。春季干旱,农作物不能适时播种,造成幼苗发育不良,草场返青延迟,牛羊膘肥减;而夏季干旱则导致农作物减产。


4、大风、沙尘暴也是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不利条件。强风会增加土壤和植物的蒸发和蒸腾,导致农作物和牧场因失水而干涸。沙尘暴会吹走表土和种子,造成流沙、埋苗、折断植物,影响牲畜的正常饲养。


六、青海的地理特点是什么?

1.地形


1、青海省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北、南、中部低。海拔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东部地区为青岛。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