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拉夫民族波兰和俄罗斯为何会出现不和?和波兰名字的一些相关题,很多人都是想知道的,那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谈起波兰的历史,不能忽视的就是它的邻国俄罗斯。这两个原本属于斯拉夫民族的民族,如今却成为了著名的世仇。除了历史恩怨之外,自冷战结束以来缓和的两国关系最近突然恶化。
自2010年以来,波兰总统专机曾在卡廷森林坠毁。随后,波兰又重磅宣布,北约军队将进驻波兰,波兰政府还将部署针对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今年拒绝参加二战胜利日庆祝活动,使两国关系再次冻结。
2010年4月10日在卡廷森林坠毁的波兰总统专机残骸
这两个国家出现后,只有在冷战时期波兰作为华沙条约组织总部的时候,两国关系才显得比较融洽。
除此之外,两国之间就只有敌对、战争和复仇。自称“斯拉夫领袖”的俄罗斯到底为何不把波兰视为自己的国家?
201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波兰邀请40个国家的官员参加仪式,但俄罗斯批评波兰“愚蠢且低劣”。
1、同根同源不同命运
波兰和俄罗斯的斯拉夫人起源于今波兰的维斯瓦河流域,但在公元4世纪中亚游牧民族入侵欧洲引发的欧洲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分裂为三个支系,分别占领了欧洲。带头。其中一批——人向西迁徙到了今天的波兰和捷克共和国,被称为西斯拉夫人;另一批向南迁移,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到达巴尔干半岛,在那里被称为南斯拉夫。之后,他们向东迁徙,成为现代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民族的祖先,被称为东斯拉夫人。
8、9世纪斯拉夫人迁徙后斯拉夫人的分布
在十字路口,命运将斯拉夫三兄弟推向不同的方向。由于巴尔干半岛复杂的民族情况和拜占庭帝国的强势统治,南斯拉夫无法建立自己的国家。
东斯拉夫人于862年建立基辅罗斯。尽管基辅罗斯的统治者留里克家族是北欧血统的诺曼人而不是东斯拉夫人,但他们仍然很快融入了斯拉夫人。斯拉夫。西斯拉夫人中,波兰部落联合周边其他斯拉夫部落后建立了波兰王国。
到基辅罗斯和波兰王国建立时,罗马帝国早已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东边的东正教拜占庭帝国和西边的天主教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没有看到罗马帝国的废墟。
1100年的欧洲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波兰和基辅罗斯分别受到这两个帝国的影响。距离神圣罗马帝国较近的波兰人放弃了古斯拉夫语言和斯拉夫多神信仰,转而采用日耳曼民族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将古斯拉夫语言重新发展为拉丁字母。
基辅罗斯的东斯拉夫人和他们的兄弟一样,也放弃了他们原来的语言和信仰。不同的是,拜占庭帝国东正教采用了拜占庭传教士西里尔创建的西里尔字母。
大迁徙之后,古斯拉夫语言与斯拉夫多神教之间最后的联系——东斯拉夫主义也被打破。
2.东欧竞争
或许这就是兄弟之间的一种隐性默契,他们在4世纪离开故土,在10世纪末皈依基督教,在12世纪陷入封建割据,在14世纪开始了对外统一和扩张的过程。世纪。16世纪的波兰和俄罗斯虽然不是同一个国家,但发展轨迹相似。然而,这种隐含的认识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这也成为两国敌对的主要原因。
16世纪,当两国同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时,他们意识到扩张的唯一方向就是对方。波兰西有强大的哈布斯堡帝国,南有奥斯曼帝国,北临波罗的海,东有贫瘠的永久冻土,南有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北边是冰冻的白海,还有芬兰严寒的地区。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的乌克兰平原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
1558年,在伊凡四世统治下国力大大增强的俄罗斯向西扩张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针对利沃尼亚骑士团的利沃尼亚战争。这场战争,俄罗斯先胜后败。由于利沃尼亚骑士团基本丧失了抵抗能力,利沃尼亚战争的局势开始受到波兰的干预。
利沃尼亚战争初期俄军路线
1569年,为了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宣布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获得了原本属于立陶宛的乌克兰平原后,波兰国力大大增强,立即出兵利沃尼亚与俄军作战。
当强大的波兰军队、鞑靼人和瑞典王国趁机出兵对抗俄罗斯时,俄罗斯受到多条战线的攻击,被迫与波兰讲和,割让利沃尼亚和大片利沃尼亚领土。白俄罗斯北部。
深知俄罗斯实力的波兰人自然不相信这次失败就能消除俄罗斯构成的威胁。
俄罗斯在整个战争中不断撤退。从1610年到1612年的两年时间里,波兰军队攻占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支成功占领莫斯科的军队之一。俄罗斯后来成功将波兰军队驱逐出莫斯科,但仍然失去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片领土,随后的反攻也没能对波兰造成任何真正的伤害。
波兰、立陶宛、俄罗斯以及1569年至1618年被波兰占领的俄罗斯领土
16世纪中叶开始的一系列与波兰的战争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和仇恨。俄罗斯人刚迈出扩张的第一步,就遭到了老邻居的打击。东欧平原上的战斗仍在继续,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仇恨不断加深。
3、敌意容易产生,但化解却很难。
任何时代的国家关系本质上都是利益关系。只要有像英法这样的共同利益,即使是中世纪数百年战乱、殖民时代数百年霸权斗争后积怨已久的两个国家也可以放下成见,形成共识。对抗崛起的德国的联盟将表明只有国家间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不幸的是,波兰和俄罗斯没有这样的共同利益。更可悲的是,在这些斯拉夫兄弟眼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互相毁灭”。
1618年波俄战争后,波兰和俄罗斯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拉锯战,以俄罗斯在战争中失去的领土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中心。
从表面上看,这一系列的拉锯战是双方势均力敌的。领土辽阔,军队强大,波兰表面上依然是所向无敌的强国,但实际上却很不平衡。俄罗斯的胜利和失败开始了。
当时,波兰幅员辽阔,但有些“臃肿”。由于军事实力强大,波兰国内题确实非常严重。
与俄罗斯的战争只是浪费了国力,并没有给波兰带来很多领土、人口等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乌克兰人、哥萨克人、普鲁士人、鞑靼人、主体人等民族题开始显现。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各民族开始试图消除波兰人的控制。更根本的是,波兰特殊的联邦制和民选君主制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
叛军领导人进入基辅市中心
1648年,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乌克兰哥萨克与当地农民联合发动起义,最终导致波兰失去对乌克兰的控制并陷入繁荣。衰落时代——是洪水时代的开始。
当时,俄罗斯的处境与敌人完全相反。尽管俄罗斯通过长期拉锯战没有从波兰获益,但在向东扩张到西伯利亚的过程中,确实夺走了很多领土。以及南方的草原和人口。
面对动乱的波兰,俄罗斯人不仅支持叛乱的乌克兰哥萨克,逐渐将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还在1654年直接出兵波兰收复失地。历次战争中土地的丧失,彻底打破了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力量平衡。
同期俄罗斯持续扩张
遭受大洪水的波兰,损失了大量领土和人口,也失去了大国地位。东欧霸权牢牢掌握在俄罗斯手中。随着野心和实力的增强,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是称霸欧洲。位于俄罗斯西部的波兰已成为阻碍俄罗斯挺进西欧的又一障碍。
随着前首都的陷落,俄罗斯人不再知道他们对波兰是仇恨还是恐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也许他们唯一明确想要的就是“彻底摧毁波兰”。
此后,俄罗斯对波兰采取双拳政策,不断进行军事打击,同时也对波兰议会施加影响,允许亲俄贵族进入议会。
俄罗斯在波兰的残酷行径自然引起了波兰爱国贵族的不满。1763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迫使塞姆议会选举一位亲俄贵族为波兰国王,爱国贵族的不满情绪全面爆发。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波兰贵族发起了爱国改革运动,意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民族独立。然而,这一举动引起了俄罗斯的恐慌。俄罗斯担心波兰改革后仍会继续与之对抗,决定将波兰从地图上“抹掉”。
1772年至1795年,俄罗斯帝国联合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三次瓜分波兰全境,导致波兰灭亡。三次瓜分波兰期间,普鲁士获得了波兰约20%的领土(总计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获得了波兰约18%的领土(总计1218万平方公里),获得最多的国家是,当然是俄罗斯。超过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罗斯人占领,占波兰原领土的60%以上。
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当然,俄罗斯人并不是简单地进入波兰。随着俄罗斯军队进入波兰,许多波兰爱国贵族、艺术家和平民遭到俄罗斯的迫害、驱逐、流放,甚至。如此残酷的暴行加深了波兰人心中对俄罗斯人的仇恨。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屠杀、侵略、民族亡国、种族灭绝,两国之间的仇恨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无法化解也是正常的。
4.死结
波兰在被征服123年后恢复。123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123年后,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的苏联政权宣布废除沙俄时代缔结的一些侵略条约,包括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次瓜分波兰的条约。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参与瓜分波兰的另外两个国家、奥地利和德国也趋于解体。
这一切都为波兰的光复创造了条件。
新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于1918年11月在华沙成立,并于次年在巴黎和会上获得批准。然而,新成立的波兰对巴黎和会确定的边界并不满意,希望恢复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之前的波俄边界。作为回应,波兰对新成立的苏俄发动军事进攻,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大规模战争重新开始。
1919年战争初期的前线
另一边的苏联政权也野心勃勃,在击退了波兰军队的进攻后,苏联红军乘势入侵波兰,直指华沙。正当所有人都认为波兰即将失败时,苏联红军却意外地惨败在华沙城墙下。
因战争国内局势不稳定的苏联无奈做出让步。1921年,俄罗斯与波兰签署协议,将波兰要求的领土割让给波兰,并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
战后边境
这场战争不仅加深了波兰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矛盾,也使18年后两国的矛盾再次激化。——1939年,追回波苏战争中损失的损失
一、世界各国的名字?
。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名称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欧洲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和法罗群岛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中欧波兰、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西哥
中部非洲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圣赫勒拿。
大洋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关岛、新柬埔寨利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瓦利斯以及富图纳群岛、纽埃岛、托克劳群岛、美属萨摩亚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
北美
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岛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加勒比海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加、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
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岛、荷属安的列斯群岛、阿鲁巴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
南美洲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
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
东巴西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
意大利、梵蒂冈城、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非洲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
全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3个国家和31个地区。其中亚洲
二、法国,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丹麦,挪威,德国的全称?
法兰西共和国,缩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