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提高了便利性,而且通过数据交互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安全性。但如果人脸数据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就可以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常州警方发现一个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人脸识别认证的犯罪团伙,业内称之为“换脸”。
【AI换脸技术伪造人脸识别认证,8名犯罪团伙成员落网】
近日,常州警方发现,当地一家非法从事证件认证行业的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帮助求证人员在相关政务网站上核实身份。
常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总队一名民警表示,“一般情况下,在一些政府网站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但此类证书一般不会这样做,所以需要其他技术手段。”我们需要绕过这种面部识别认证。”
经过数月侦查,江苏、河南等省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收缴非法发证的施工许可证1000余张,价值120万余元。
众所周知,该团伙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沧州发现的团伙,会联系一些需要合作的企业作为中介,联系一些有证书的人,联系上游黑客。
一般人脸识别需要本人亲自验证身份,但该犯罪组织还设计了AI人脸转换技术,通过在审讯过程中骗取人脸识别认证进行犯罪。使用多个绘图软件对绘图进行动画处理的过程。
目前,警方已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名对8名犯罪嫌疑人进行立案拘留。
【非法获取、交换股东信息3万余条,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除了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施违法犯罪外,常州市溧阳市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案件。检方指控,王先生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为推销业务,非法收集溧阳市一新建住宅小区数名业主信息。每条信息包括主人姓名、手机号码等。提供完整的信息,包括号码、地址等。
“它必须来自于我与建材行业的一些同事的沟通,”王说,“这就是大部分数据的来源。他们可能不是这些数据的来源。也许他们都在相互沟通,“这是一个数据比对,原来我有这个信息,他也有这个信息,我们可以交换一下,确保数据完整。”
王先生从他人处非法获取信息共计9203条,获取后向他人提供信息共计9203条,非法向他人提供信息共计30400条。经比例随机抽样调查,100条个人信息均为有效信息。
法院认定,王先生与他人之间虽无货币兑换,但其通过收汇、兑换等方式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判处X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000元。
检察机关指出,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将收集、保存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正常履行职责、提供服务以外的目的。信息收集者个人信息经纪商、关联商店不得为产品促销目的任意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一经发现,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
【检方公益诉讼我们将持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随着大家法律意识的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兴趣也越来越大。目前,江苏省检察机关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也加大,仅今年就查处个人信息保护案件273起。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常州市检察院提起了全省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检方指控,2020年4月,被告人田某在某网站发布虚假兼职信息,怂恿求职者提交包含姓名、电话、年龄、性别、所在地等信息的简历。被告人田某收到简历后,明知他人将其用于非法用途,遂将个人信息25万余条出售给他人牟取经济利益,非法获利9000余元。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裁定,被告人田某必须向全国媒体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这笔将存放在政府为保护隐私而设立的专用资金账户中。此外,无锡市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育机构非法获取学生个人信息进行营销、,不仅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还引发电信,给个人带来了极大危害。构成了威胁。学生和家长的财产安全。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副厅长严忠良表示“检察机关运用行政公益诉讼职能,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行职责,一方面迅速补漏、补缺,民防完善技防管理措施,加强对学生个人的自我和校园监管,一方面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免受非法侵害。
《个人信息保护法》于今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这不仅是保护人们个人信息的法律武器,而且对潜在的犯罪分子也具有警示和震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您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