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河桥水粉,集街轶事|从会芳茶社到酒酿店

你们想知道集街轶事|从会芳茶社到酒酿店和关于夕阳河桥水粉这样的话题吗?就让小编带各位了解一下关于大家都关注的题。


***次数71634855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文|杨颖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嘉兴大营桥北堍的东侧,中山路229号有一家酒酿店。这是一家以批发为主的酒酿店,店堂里盛在小缽里,正在酿制或已酿制好的甜酒酿象一堵堵墙似的码在那里。这就是当时嘉兴久负盛名,也是唯一一家酒酿工场,不但供应外卖还提供堂吃。现今上点年纪的人提起它,还记忆犹新,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记得,记得,那里的酒酿香甜可口,好吃。”似乎那浓郁的酒香甘甜还飘荡在鼻边、舌尖上。但人们大都忘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酒酿店的排门板上,用墨汁写就的“会芳茶社”4个大字。明明是酒酿店,排门板上怎么写就的是“会芳茶社”?茶社与酒酿店虽都与饮食有关,但却属不同的饮食范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似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从现存资料来看。民国三十四年10月《嘉兴县饮服系统会员登记表》会芳茶社的业主是吴幼泉,东集街115号,资本金为法币2000元;民国三十五年4月《嘉兴县商会各业公会会员录》会芳茶社的业主仍是吴幼泉,资本金乃为法币2000元,不过从会员录中可知,此时吴幼泉已是64岁的老人;1949年12月《嘉兴市各业公会名册》会芳茶社的业主变为吴祥官,年龄14岁,中山路229号;1950年10月30日《嘉兴市各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会员名册》会芳茶社业主是吴祥官,年龄15岁;1951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工商登记户册》会芳茶社的负责人为张景澄,资本金50万元,1908年创设。原来酒酿工场的前身是会芳茶社。那么业主的几次更迭又是为什么呢?光绪三十四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做古玩生意的吴幼泉在古玩场实在待不下去了。因此前常混迹于茶馆,对茶馆行当熟悉,遂用以仅有的200银元在大营桥北堍东侧购进了两楼两底店面房,楼上住家眷,楼下开设了一家茶社,取名“会芳”。这一年吴幼泉正好26岁,女儿出世,因前面曾相继夭折过两个孩子,他给女儿取名“三囡”。这茶社两开间门面,九栌进深。前临集街,一色排门板,这排门板一卸,茶社就仿佛就溶入了街中;后进靠烈女河,屋内有河桥直达河面。茶社用水量大,有了这近水的河桥取水实在是方便。还有一便乡下人搖船进城,船在河桥的帮岸边泊稳,人就直接从河桥上来,进入了茶社。因是新开茶社,店堂刚用石灰水粉过,甚是亮堂。就是那一付付桌椅板凳也刚用桐油漆过,在汽灯下泛着光泽。太平天国以来,集街因兵燹,原已无一点商业气息,近期因沪杭铁路的开通,嘉兴火车站就设在集街东首的宣公桥外,这里成了去火车站的必经之路,各种商店又慢慢多了起来。大营桥又因大是去南门的必经之路,加上路对面嘉兴八景之一的瓶山游人颇多,西埏桥至大营桥一段人气也逐渐旺起来。会芳茶社因靠河边,是江南典型的乡庄茶馆。这种茶馆面向的是进城办事的农民。江南水乡,农民进城大都从水道搖船而来,靠河边的茶馆当然是他们的首选泊船地。从乡下运来谷米油柴、苗木禽畜,从里上岸出售;从城里购得的生活用品、农资用具从这里下船。办完了事情的老乡,茶馆当然是息脚、灵市面的好去处。因此,会芳茶社自打开业就生意兴隆,客多时,乡下船只一直停泊到百米外的韭溪桥边。看着日益兴旺的生意,吴幼泉倒心事重起来家中没添男丁,这份家产岂不是要流入外姓人的手中?天遂人意,在吴幼泉31岁、吴三囡6岁那年,老婆又给他生了一个孩子,而且是个男丁。这真让吴幼泉喜出望外。吴三囡13岁时,母亲撤手人寰。茶馆生意好,母亲的去世使茶社的人手一下子紧张起来,看父亲忙不过来,吴三囡就开始在茶馆帮父亲打理生意。旧时开茶馆是个很辛苦的行当,尤其象会芳这种乡庄茶馆,因农民赶早市,往往太阳还未升起就进城了,于是茶馆的老板是要天不亮就起床的,早早地卸下门板,早早地升火烧水。当天濛濛亮,灶头上塘锅里的水炝炝滚时,店堂里自是热闹起来。那相互插科打诨式的招呼声、那中气十足的叫茶声、那杯盏相碰的沏茶声,组成了一曲茶馆待特有的交响曲。因地处嘉兴城市的中心地带,这里还成了工匠们揽活的集中地。作头接下造房等活,就会来茶社泡上一壸茶;那些泥水木匠手头没了活,也会来茶社泡上一壸茶。相互一个照面,就心照不宣“先生可有生意照顾?”“东河滩要建一间房,尚缺泥工,工钿照旧,愿搭一手?”事成了!会芳茶社的开张还带动了周边店铺的生意。大营桥东侧的糕团店,每天一早会派一个伙计,将刚出笼的糕团拿到茶社叫卖;画人像的先生也会在茶社支起九宫格给人画像;卖了农产品,口袋里有了几个铜钿的农人还会到街对面庆源酱洒店点上几个小菜,叫上几盅绍酒,杀杀酒隐头。吴三囡人小,拎着铜茶壶穿梭在茶桌间有点力不从心,沏茶时往往要双手提壸,踮起双脚。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背痛,手臂发麻。民国十七年,20岁的吴三囡与张景澄结婚。因弟弟尚小,茶馆人手不够,张景澄也就在茶馆帮忙。吴幼泉见茶馆有了新帮手,也落得图清闲,当起了甩手掌柜。民国十九年,张景澄与吴三囡的大儿子张恵明出生。民国二十三年,吴三囡的弟弟结婚,第二年儿子吴祥官出生。因旧时有家业传子不传女的习俗,吴幼泉有意将茶社传给儿子。可不想民国二十五年,儿子爆病身亡,儿媳改嫁离去,留下孤儿吴祥官。于是吴三囡不但经营着会芳茶社,还担当起照顾侄儿的责任。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幼泉带着全家到新塍乡下逃难。不想路上张景澄与家人走散,竟然音信全无。这样吴三囡挑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民国二十七年,吴幼泉与女儿吴三囡带着两个孩子返回嘉兴。会芳茶社又开张起来。民国二十九年的一天,一个邻居青年来找吴三囡,说是要去江苏省进货做生意,请她作保。日伪时期,老百姓是没有行动自由的,进出城要出示“良民证”,还要搜身盘查。尤其出远门是要通行证的。这个通行证是要有人作保,即担保出行人在规定的时间返回。如不返回,作保人是要吃官司的。都是街坊邻居,台头不见低头见,吴三囡毫不犹豫就应了。不想这个青年是投奔新四军去的,当然不会回来了。于是吴三囡被怀疑通共而抓了进去。后经街坊乡邻联名担保,才放了出来,可已给打得遍体鳞伤,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之久。会芳茶社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抗战胜利。1947年,吴三囡久无音信的丈夫突然回来了。一才知,张景澄与吴三囡母子失散后,给国民党军队强征入伍,一直在抗战前线打鬼子,近期因军队整编,才得以脱身返回原籍。民国三十七年,66岁的吴幼泉一病不起,临终前,将会芳茶馆传给孙子吴祥官,因孙子尚年幼,仍由吴三囡夫妇经营。这吴祥官也很争气,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民丰中学教书育人。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公私合营的运动,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当业主显然不符合政策,故1951年改张景澄为负责人。摄影庞艺影1956年,在建国路勤俭路口开出一家“杏花村酒酿合作商店”,因缺制作酒酿的工场,就将不太景气的会芳茶社并给杏花村酒酿合作商店,作了它的酒酿工场。张景澄、吴三囡也就此成了杏花村酒酿合作商店的职工。后来,为了扩太经营,杏花村酒酿合作商店将平时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吃肺头千张粉丝汤移植到店里,不想一炮走红,食客盈门,副业反而超过主业,肺头千张粉丝成了嘉兴的著名小吃,于是索性连店名也改成“杏花村千张粉丝店”。张景澄死于1965年,时年60岁,吴三囡死于1978年,时年70岁。酒酿工场旧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山路扩建时拆除。杏花村千张粉丝店也于1996年建国路扩建关闭。--END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