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分享讲义|蒋浩广州旧区改造实践考察和一些关于疫情下的老旧小区现状分析的话题,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12月7日,在广州市社会组织总局指导下,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广州市社会组织和民政局、广州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助力老旧社区创新”推动完整‘社区’建设,2023年第五届广州社会组织论坛在海洲交通园区举办。本次论坛上,广州现代城市再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常江浩展开广州市七庄社会服务中心社区治理项目负责人柯凯亚、广州市水星社会服务中心凤阳街道社会服务站站长邱惠珍分享了现将其讲座内容整理如下,以方便读者阅读。
由于篇幅,本文根据实际内容进行了精简,并调整了表述方式。本文在确认出席后发表,内容仅代表演讲者观点,不代表主办方或主办方立场。
蒋浩院长此次分享的主题是“老城新活力与——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创新探索”。分享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旧村改造的历史背景,二是旧村改造工作的内容,三是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旧村改造。
一、旧村维护的历史背景
“城市更新”的概念是在1952年海牙会议上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法国一直在进行社区重建工作。在韩国,“三大退休”创新从2008年开始被提及。2015年,广州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目标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保持可持续发展。2016年,《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正式提出“微创新”概念。“微创新”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修小补”。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邻里活力、传承当地文化发挥着作用。2017年,广州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2018年,总书记在广州银宁路永庆坊考察时提出,“城市规划建设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文化延续性”。倡议用“绣花针”“着力改造老龄城市”,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让老旧社区“焕然一新”。
自2008年启动以来,广州城市更新发展已走过15个年头,常态化阶段总体成绩显着。广州现代城市再生产业发展中心课题组进行城市更新评估,发现广州强度更大、类型更多、应用范围更广,创新提出“微创新”模式,推动河流一体化、“散乱污”。”11个区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净化、养护等创新举措,聚焦本源,取得显著成效。但转型仍面临挑战。迫切需要态势感知和对策。发现机遇并探索独特的转型模式。
二、旧村改造工作具体内容
广州老社区类型
根据广州的实际情况,广州的老年社区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首先,它是街道型能乐社区。这些社区大多建于1980年之前。房屋老旧较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地方自治服务机构不足,市政设施老化,“三线”混乱,街巷参差不齐,不足。绿地、排水设施不足,消防设施不足。从居民构成来看,当地中老年人占多数,对老年友善和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较高。二是单元综合体类型的老社区。这些社区是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由于建筑物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地方政府缺乏、缺乏公共服务等原因,是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的地区。供居民活动的场所。整改中,“三线”建设杂乱无章,消防设施不足。从居民构成看,老年人和下岗人员占多数,对养老设施、老年友善设施、无障碍设施、社区设施等需求较大。三是商品住宅型老旧住宅区。这些小区大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般由大中型开发商建设开发,大部分建筑外墙较为陈旧,建设期间受到相关法律和行业要求的影响,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看来已经做到了。目前这些社区服务不完善,绿地需要改造和维修,停车位缺乏,社区缺乏休闲健身设施。从居民构成看,中年人和供养老年人占多数,对社区交流空间、养老设施、补缺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
到2023年,全国计划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53万个,涉及865万居民。据各地方政府统计,1-10月,全国共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8万个,惠及870万居民,社区建设率达996个,推进积极、落实高效。这是由地方政府完成的。作为重要城市之一的广州,老旧小区改造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11月,全市已完成旧社区改造907个,改造旧建筑4857.51万平方米,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958个。总体来看,广州长期以来的社区创新反应迅速、投入力度大,成效显着。
广州市旧住宅区改造现状
老旧社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广州老旧社区改造工作围绕民生、品格、实用三大目标,致力于实现品质社区、文化社区、智慧社区三大愿景。目前,广州市老龄社区改造工作呈现以下现状一是顶层设计。广州市初步形成老年社区“1+N”政策体系,出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政策,串联各个环节。根据城市棋局高效推进。《广州市旧小区改造工作设施方案》实现了政策上的大跃进,成立了专门工作指导小组,建立市统筹、区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顺利推进。这就是政策落实的内容。二是话题参与。广州积极倡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旧社区改造,致力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完整社区管理机制。为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广州市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共创参考指南。同时,建立健全鼓励居民参与的机制,调动居民老旧小区改造的热情,促进和完善从“我要改”到“我要改”的积极转变。基层治理成效显着。三是资本参与。支持社会资本全面或分阶段参与老年社区改造,盘活和利用现有资源,扩大老年社区改造资金来源。广州旧村改造工程题面广、改造需求大、资金缺口大,仅依靠财政资金很难完全满足“输血式”改造。2023年5月,广州宣布推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旧小区改造试点措施。激活和利用现有资源,如公营住房的全链条或分步方法以及公共广告空间。同时盘活当地居民、财产等资源,动员各方参与社区治理。四是加快激活。广州正在推动建立社区商业回馈机制,重点引进优质运营项目,强化社区服务供给,提升文化功能,激发当地产业活力。打造正面清单,发布《广州市老旧小区现有建筑盘活利用实施方案》、《关于整合利用存量公有住房促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等文件。设立功能业态,带动优先公共服务和市政公共设施增加,适当增加便民商业设施,简化审批流程,对符合免建要求的既有建筑进行盘活利用。开展项目更新和环境影响评估,减轻审批压力。科学合理利用和配置老龄化社区及周边地区剩余公共住房资源,实行市场化运作,在租金、运营管理合同费、续租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提供公共服务,补短板。推动社区业态建设。反馈机制使激活和利用现有社区现有资源的路径更加无缝。
广州旧村改造题
15年来,广州老年社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缺乏对主题的思考。一些老旧住宅区设计初期仅考虑公共空间面积和居民数量,通过补充开放空间广场对部分住宅区进行分组来解决公共空间不足的题。该群体对公共活动空间的实际需求很容易忽视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弱势用户。二是社区缺乏个性。老社区的建筑和公共设施被改造或扩建,最终形成了新旧的空间关系,居民的交往空间被重新组织,更新的设计风格的“千篇一律”导致社区缺乏个性和个性。本地化,完成了。三是空间利用率低。一些老旧社区客观上受到年代和建设成本的,公共空间往往碎片化、狭小、低效。当前的情况往往充满挑战,如果没有适当的复杂设计来更新设计,很容易导致利用率不足、缺乏层次感和缺乏多样性。四是公共职能难以形成。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忽视配套的文化设施,导致数量和活动模式日趋单调。私人公共空间是精神生活的传递者,包括社交网络和记忆,公共活动的缺位是这些老旧社区公共活动和公共精神逐渐消失的重要原因。
广州老旧小区改造要点
针对广州老旧社区改造存在的挑战,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它为公共空间创造了特色。利用社区内闲置绿地或活力较低的硬铺广场,增设、健身、休闲设施,增加社区亲密感,打造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综合活动空间。社区的特征。要通过提高建筑入口、外墙、屋顶等公共区域的整体设计水平和绿地比例来提升社区建筑的整体形象,三是着力打造服务设施特色。根据当地社区情况,集中或分散设置服务设施,为室内活动和交流提供舒适、明亮的空间,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满足居民就餐、阅读、健身等多样化需求。社区。
探索广州老旧小区改造趋势
旧村改造有五大趋势一是明确主题,形成主题板块。老年社区通过探索自身的意义,可以确定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主题,塑造渗透社区的设计语言,创造独特的社区文化,加强居民的纽带。例如以动物为主题元素和抽象几何元素为主的艺术主题街区、蕴含历史记忆的历史主题街区、凸显岭南特色的岭南主题街区、等,都可以打造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街区。运动主题街区等二是设施齐全,建设完善社区。“完整社区”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吴良镛提出,包括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便捷的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的居民步行范围。内完全覆盖。住宅社区拥有完善的房产管理和社区管理机制,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设完善的居住社区,就是对城市空间进行重组,确保居民步行范围内拥有完善的设施环境、完备的生活服务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满足居住社区生活的基本需求。这些是创造未来社区的技能和技术。未来社区以人文、生态、数字化为价值取向,以和谐共治、绿色聚焦、智慧共享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强调高品质生活的支柱,构建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未来社区提出了九个关键场景——未来服务、治理、教育、健康、交通、低碳和创业——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步行距离内得到解决。科技正在帮助老年社区转变为绿色、低碳、健康、有弹性、智能、高效的“未来社区”。四是突出生产,规划创新街区。老村改造将以点连线,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三民生”为一体的创新街区。创新区块是科技部结合产业技术和社区提出的,在这个过程中,产业、人、城市要有机融合,实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生活。通过智慧园区、工业建筑、工业社区,创新街区也随着疫情的出现在线数字化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让智慧社区管理更容易落地。五是聚焦板块运行和转型。老旧小区改造要以运营为重点,采用EPCO一体化模式,从整个生命周期思考改造过程,大幅提高投资效率,促进设计、施工、运营有效衔接。立足具体项目,聚焦运营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