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按照目前的认识,神作为中华民族祖先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或者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一丝不苟地存在于中华大地上。通过一些至今仍保留下来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我们不仅可以一窥中国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接触到一种甚至几种信仰。破译传统社会组织的密码就埋藏在那里。
我们,逐渐忘记了那些在云影山影中闪耀的神明、信仰、风俗,共同成长了中国的历史,依然共同耕耘着这片土地。
在澎湃新闻的《土地与神》专题报道中,编辑们走进田野,走上街头,观察信仰和习俗,解释仪式,了解逐渐消失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曾经如何影响我们祖先的历史。查出。我们也看他们如何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组织,以及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怎样的转变和变化。
“土地与神”专题将于2019年底发布,除了澎湃编辑的实地报道外,还将邀请一些相关学者撰写文章。
在本报告中,我们还原了土家族老人丧葬的历史场景,更深入地呈现了土家族特殊的丧葬习俗和生死观。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土族人口83539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的734%,在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之后居第8位。全国各民族。涂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的大娄山、武陵山、大巴山等山区。长阳投资自治县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部山区,长江、清江中下游地区。长阳歌舞在本县居民中长期流传,称为“长阳图嘎丧葬舞”。
据长阳县委、县政府2004年7月15日实地调查,五峰、福建等长阳附近地区也有丧葬舞蹈,但不如张阳完整。内容不如长阳丰富,击鼓也不如长阳。江阳县各乡镇群众进行哀悼活动,其中最受关注的五个村是郎坪镇、子秋镇、于下口镇、都金湾镇和火小坪镇。
本报道以2004年7月26日长阳市紫楚镇天河坪村六组秦子桂老人的葬礼为中心。通过追溯和还原这场葬礼的历史场景,我们可以一窥丧俗在土家族自治区的社区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体现了怎样的生死观。
不同类型的哀悼
丧舞又称“丧鼓”或“丧鼓”。相比汉族葬礼全家人一起悲伤、哭泣、哀号,哀悼要愉快得多。土家族办丧事的宗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办一个幸福的丧事,幸福地送死者”。你应该享受你的葬礼。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而你在他们之前去世,你就不能哀悼,除非你已经有了可以持有“灵牌”的孩子。
一般来说,哀悼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最常见的“丧鼓”。当老人在家或在外去世时,他的尸体被抬走埋葬,村民们为他跳舞。二是“空丧”,当老人在外去世,尸体难以运走,或者由于天气等原因需要下葬尸体时,就搭建灵堂,没有长生树,但大家都知道。依然为死者举行葬礼,歌舞升平,热闹的气氛从未减弱。三是“活葬”。这种类型比较少见。活着的老人希望体验死后大家互相帮助的生动场景,因此积极邀请村民参加葬礼或举办生日或葬礼。同时,也带着祝福之意。
老金志贵死后的丧葬仍保留着一些古老而纯朴的民俗风情。长阳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哀悼活动,由被称为“霸王公”的队伍进行。然而,金志贵的葬礼却是由“爬树蚂蚁”来主持的。村里的年轻人也心甘情愿地过来帮忙。执事名单中没有分工或指定,虽然他们之间通常会发生冲突,但此时他们一起帮忙处理葬礼。土家族有句俗话“人死了,全家哀悼,大家都来帮忙”。
整个葬礼进行得严格、细致。老人弥留之际,家人通知所有亲友见他最后一面,说最后一句话。老人“喘口气”后,全家人立即燃烧“落气纸”,并在发射前两响后用“三眼铳”连发三遍“落铳”。第三响是通知公众,每隔一两分钟请求帮助,说邻居“老了”。当你的邻居到来时,在你的院子外面放烟花,你的孝子很快就会出来迎接他们。无论院子里有没有水,有鸡粪还是牛粪,孝子都会跪下,真诚地迎接客人。来人将孝子扶起,说道“恭喜你忠孝!”
为了筹备金志贵老人的葬礼,家人请来了经验丰富的“教育老师”罗一国。骆一国详细介绍了葬礼流程。不难看出,整个仪式体现了浓厚的民间宗教意义,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子孙后代的祝福。
死者会吃得好,子孙会健康。
收集遗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给死者穿衣打扮的人是两位老人和一对特意请来生孩子的夫妇。为死者准备的衣服必须都是颜色鲜艳的,红、白、蓝,不能有斜纹条纹,而且有一个传说,如果死者穿斜纹衣服,就不需要金属纽扣。布制成的纽扣。据说,如果死者的衣服有斜纹条纹,金属纽扣会导致后代不完美、脸上起水泡。有四件上衣可以穿,第二件必须是红色上衣。传说如果这样做,就能成功见到阎王。死者的尸体上系着五方五色的麻布腰带;黑、蓝象征死,红、白、黄象征生,所以数字是按照死者的年龄排列的。年龄线,他的左手拿着一个“滚袋”,袋上用一尺二寸长的红布缝在粗麻布的腰线上,里面是烧焦的纸的灰烬。这是死者带去来世的,右手拿着“狗饼”,表示家里富裕。贫困户可用土豆,三刀分成七块。有一个传说,人死后去阴间,一群恶狗正赶往阴间,“打狗饼”就有特殊用处。打败狗。
死者入棺前后的准备工作也有很多有趣的细节。金志贵老人的棺材是杉木的,而且棺材不是用胡桃木的,而是用紫檀木的,据说用了棺材,贼就不会出来了。使用千木是因为它是树中之王。棺材内放置的三角形羊角枕内填满了柏树枝叶。涂氏家族称柏树为“千年树”,传说有一个喜欢吃人脑和肝脏的鬼魂害怕它。使用柏木枕头可以驱鬼。进入棺材后,必须将象征死者年龄的75根竹签和竹签全部插入2英尺7英寸的竹筒中。竹子是由一根竹竿制成,周围包裹着白纸。在土家族信仰中,竹子象征着万千子孙,每年都从小到大。棺材下方,还向死者的头部点燃一盏“长明灯”,进一步照亮死者的来世之路。
“Salumi”环节具有鲜明的道教信仰风味。送葬的路上,大家手里都拿着高粱米,一边扔一边喊着
“种白米,子孙就会发芽。”
“一粒白米将为下一代带来繁荣。”
“天子立于龙头,千军万马出现于龙尾,立于龙腰,撑黄伞,乘八轿,子孙戴渔网帽。”
孝子、孝孙竞相捕捉杜观播种的鲁米。根据图加的习俗,收到更多鲁米的人就会受到祝福。据说,这鲁米回家后必须立即煮给孝子孙们吃,这样子孙后代才能吃到。土家族秉承“死者为尊”的观念,认为死者必须先吃饭,客人才能开始吃饭。入棺后,禁军指挥吹奏、敲击乐器,为死者“开喉”,即为他奉上第一顿饭。他将一升缠腰布放入一升水里,加了奠酒和三柱香,下面放了一个陶瓷盆,孝子可以在里面烧纸,并大声喊道。吃完饭后,做3次伸展运动和9次拍打。这个仪式所体现的愿望是愿逝者有足够的食物,能够上路。希望您一切安好,也希望您的子孙后代都健康。
哀舞前半严肃,后半幽默。
整个葬礼的重头戏无疑是哀悼仪式。天黑后,诸孝子皆奠酒,太守一声“丧鼓起”,丧事便开始。
首先,一个人鼓掌并领唱。“出来吧,出来吧,带一对歌手过来。”然后两个人开始唱歌跳舞。通常以男性双人舞为主,达到高潮时人数显着增加。四个人跳舞,逆时针跳舞,很多人混合变换姿势一起跳舞。几名哀悼者逆时针围成一圈跳舞。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紫楚镇天和平村灵堂前跳舞
在葬礼场景中,鼓掌歌手、舞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可以互换。如果观众想打鼓唱歌,则无需征得鼓手或歌手的许可,而是直接走上舞台,将鼓槌握在歌手手中,打鼓、唱歌。我会改变它,我会改变歌手,”他说。正在鼓掌的歌手立即离开了舞台,成为了一名旁观者。更换舞者更加灵活。任何想跳舞的人都可以随时单独或双人上台。掌声歌手、舞者也可主动要求更换。“带人进来,鼓掌歌手休息”;“换人,换人,舞者会流很多汗。”围观群众听到要求,自发载歌载舞。根据土家族传统的演唱习惯,丧歌分为“行”和“弦”,连唱10首,由弦乐组成10行。歌手唱丧歌时,常常挑战围观的人,说“会唱歌的人可以唱十句,但你这个歌手唱得很快。”你不能上战场,也不能站上舞台。
死者家属的孝子不能参加葬礼舞蹈,但必须在歌者、舞者和围观者面前夹烟、滤茶,向死者鞠躬。鼓手、歌手、舞者用“好玩”的方式让孝子流下悲痛的泪水。“如果你敲了丧鼓,你的孝子就不会来给你跪拜。”,如果你不能哭,我就叫你哭,如果你不能来哀悼,我就叫你悲伤。你所要做的就是抽动鼻子、扭动嘴巴、眨眼睛。”歌到此,孝子便来哭哀,哭中夹杂着歌舞。
哀歌的歌词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活、自然的方方面面,比如
“观音须红,
我师骑马,我骑龙。
师父骑马沿山而行。
我漂浮在一条龙上。
沿着山跑,沿着水漂流,
师傅不如徒弟。”
另一个例子
“我买不起豆腐,也无法给予它爱。
这种口号需要改变。
该节日已移至十二月。
正月雪花开,
二月鲜花盛开。
三月的清明节,我们挂起白纸,
我们将在四月份给您寄树苗。
五月,龙舟下水;
六月的运动衫已随风而至。
七月有云南会议。
八月,黄莺南飞。
九月有重九节。
十月份插秧的人很少。
雪花飘落在冬月下,
农历十二月不能举行灵饼。”
《颠倒歌》的一些歌词讽刺了现实生活,比如
“这很有趣,这很有趣,这很有趣。
花椒树上有辣椒,
李子树上有樱桃,
一只兔子从山上下来咬了一个人,
黄狗把豹子吓死了。”
通常,歌词的前半部分较为严肃,表演哀歌,后半部分在人们打瞌睡的时候,则伴随着各种幽默、自由的“邪歌”套路。准时出现,舞者和围观者会哈哈大笑,孝子也会停止哭泣并观看。这些歌曲内容简单,情感火热。例如
“坐在我姐姐旁边,和她说话。
我姐姐是否同意我。
请允许我早点
如果你没有提前告诉我
这样小浪就可以去找别人了。”
另一个例子
“姐妹俩住在三岔河边。
向庆哥哥是个船夫。
聆听河上桨声的喇叭声。
姐姐在房间里叹了口气,
庆氏兄弟的生意很艰难。”
另一个例子
“远望姐姐找上门来了。
从胸部到胸部,从胸部到胸部。
从胸口到胸口亲吻,
我的脸颊红了,我的脸颊也红了。
吻在嘴上,脸颊发红,
快点快点,别让人来了。”
演唱方式有“文学演唱”和“群唱”两种。所谓“文唱”,通常是在仪式开始时,两人先共同作词,然后边唱边、边合作。“武唱”一般由年轻人表演,歌词随歌词而作、唱,强调题广泛,案巧妙。如果你因势利导,你的歌词不会伤害别人,但你也不会轻易放过支配别人的机会。
对于一天要喝八杯水吗和一些关于宜昌九月九穿什么衣服相关内容,本文都有做详细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