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大家分享关于最后的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做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养生厨房李冬大厨的题进行解释,现在开始吧!
来源人民日报
最后的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做什么?
2020年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最后一年,如何解决制约脱贫攻坚的难题,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当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我们采访了几位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一级书记,看到他们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带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
——编辑
——李晓东贵州省威宁县新华村第一书记
防止贫困户因疫情返贫
治愈你的疾病。治疗贫困就像高超的医疗技术,李晓东也很擅长。
“有李书记在,全村人对疫情防控和春季种植生产都有信心。”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罗小祥对省大医院这位“老伙伴”很喜欢、很尊敬。首都。他和村干部仔细研究了如何准备今年春耕后,决定把去年大规模种植的萝卜换成蚕豆、芸豆,这样更利于销售和储存。目前全村正在搬迁315亩土地,准备芸豆种子,等种子成熟后就可以种植。
2018年,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李晓东应聘到乌蒙山深处的贫困山村,成为新华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BjesiWinning县Bandihyang。这里海拔高,山多地少,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大量耕种,导致产量低。
进村头三个月,李晓东与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密切交谈,发现村民普遍存在“等待、希望”和轻易放弃的心态。像医生一样解决村民心中的题、找到致贫原因是困难的。
扶贫首先要扶志。李晓东从落实两个村委会职责入手,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分工”和考核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我们召开党会、村委会、村居民会议等,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解疑,让群众认识到“脱贫攻坚是双赢”,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支持的是我们自己的愿望。”他还总结了研究题、比较方法、整体宣传、培训检查等工作方法,传授给全村党员干部,村“两委”作风得到很大改观。
思想工作虽然困难,但一旦做好了,后面的一切工作就会顺利得多。
如果土地贫瘠,种植低效作物,扶贫就会是徒劳。“唯一的办法是重组并取消玉米种植。”李晓东与党员、干部、村民召开10余次会议,商讨推广核桃、板栗、辣椒等种植,并做好长远算计。我们正在推动村里1000棵核桃、板栗、花椒树快播,同时通过共建鸡场、畜场,支持贫困户获得收入和分红的同时扩大贫困村居民收入来源。
疫情发生后,李晓东开始与朋友一起征集隔离物资,看到他发布的购买信息的朋友也积极支持、捐赠。尽管患有髋筋膜炎,他还是跑遍了各个药店,通过各种方式,最终筹集到了1000多只口罩、手套等检疫物资。
“我们村已经脱贫,但疫情影响了春耕和农产品销售。我一定要站到最后,带领村民们春天立马犁地,不能错过农时。“我们将巩固脱贫成果。”李晓东坚定地说,“我们不会让贫困家庭因疫情再次陷入贫困。”
——侯永平甘肃省岷县白河村第一书记
大学老师种当归
百花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勤树镇,曾经是著名的贫困村180余名村民依山建房,以务农为生,喝山泉水。住在土坯房里。截至2019年初,仍有72户贫困户。
2019年农历新年刚过,在甘肃农业大学工作的侯永平来到百花村,担任第一书记。村民们听说新任书记是一位大学教授,都觉得奇怪。但看着侯永平又高又瘦、皮肤黝黑,村民们却觉得他更接近农民。总体而言,这是侯永平第二次担任第一书记。“三年前我也担任过第一书记。”侯永平说,和上次一样,这次也是他带头。侯永平初到百花村时,狂风、厚雪、连绵起伏的山峦、荒芜的村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没有明显的特殊资源,而且离县城又远,要想脱贫致富,还得在土地上找路,在种地里找路。”当他进入白河村时,两个村委会并没有将侯永平视为外人。经过几个月的入户调研,侯永平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了解了村里人的气质。“老百姓富不富,关键在树枝。”侯永平说,他心里已经有了线索“百花之国,自有灵丹妙药。”
“牦牛”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当地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民县各地种植当归、黄芪、德药等数百种草药,白花村主要种植当归,春季育苗、夏季拔草、秋季销售的过程不断重复几代人。然而,侯永平发现,白河村的“扶贫良药”还需要一段时间。村子里都是耕地,长出来的当归苗质量还不如山里的。村民还表示,近年来,村里的驴子经常生病。
后永平请原科室专家会诊,对症下药,去年当归增产160多斤,收入增加400多元。36家庭摆脱了贫困。侯永平还多次邀请专家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让村民刷新老经验、乡土方法,掌握新技能、了解新品种。经过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专家的帮助,成熟的土地上长出了优质的当归苗,这让村里的居民更加高兴。
现在正是种植当归的季节,村民们却忙着早出晚归,种下希望。侯永平和大家讨论一边抗击疫情一边种植药材,有了去年的好收成、收入的增加,今年村民们种植药材的热情更加高涨。
“今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侯永平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个通病是“老化”。他计划培养热心公益的年轻人作为后备力量。进一步提高村班子支部战斗力,“带好班子、懂制度、齐心协力注入活力,在村里留下一支‘抢不走的工作队伍’”。”
——卞静云南省会特县陀罗村第一书记
努力工作并专注于项目
春天,山花烂漫,卞景看到新建的两座钢制大棚正在使用,心情非常舒畅。作为驻扎在托若村的云南省审计署第一书记,她和“小伙伴”去年通过多种方式合作,修建了三个辣椒育苗大棚,引进了新品种。那年就见效了每萝卜增产50公斤左右。
托如村位于云南省怀泽县,地处乌蒙山区腹地,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小编从会泽县出发,翻山越岭,坐车经过“山船”,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金党委副书记林德能说,拖罗村曾经是村里最“朵拉”的村子,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年来,陀罗村建档立卡的371户贫困户只剩下12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去年实现了全村建档立卡。
2018年2月,卞敬来到沱罗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的驻岗期已满,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所以新年后又回到镇上,以保持驻岗队伍的稳定。为防控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疫情,三名村班子成员和村干部起早贪黑,在沱罗村设立“检查站”,落实防控措施。趁着各地复工复产的契机,全村居民动员起来外出务工,全村1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外出务工。
她告诉编辑,她有时在工作中“脾气暴躁”。比如,一些贫困户在搬进新房脱贫后,以没买家具、没时间打扫卫生为由拒绝搬迁。村干部帮忙购买家具、打扫房屋。“搬新房、拆旧房是一项很难的国策,只有公开说明,才能让村民逐渐接受。”她感触颇深。
卞景每年必须在村里待200天。由于村子太远,昆明的家人无法照顾她。当我和编辑出城去看温室时,一个小女孩把我赶走,喊着“妈妈,妈妈!”边景害羞地解释道。“因为疫情,孩子们还没有上幼儿园,家里的老人还需要照顾,所以我们只好把他们带到村里。”
卞静认为,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年薪几万块的地方去打工,中期依靠扶贫产业,长期依靠扶贫产业。从长远来看,最根本的是支持村民和农村社区,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自从审计室接入以来,托若春的硬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化了通往村庄的道路,在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并修建了156平方米的诊所。患有头痛、脑热和小病的病人很难离开村子,而占地22亩的新学校,设施在村里名列前茅。120名儿童寄宿。住得离学校或家较远的学生也可以享用热腾腾的午餐。在产业发展方面,该村主要依靠“双椒”致富,——个辣椒正在改良新品种,花椒产业也开始壮大。同样是在去年,边静等人抢救了20万多株辣椒苗,免费分发给陡坡上种植的人们。卞敬说,“这5000亩辣椒三年见效,五年丰收,村民们可以持续受益。”
卞静表示,下一步主要是找准、补齐脱贫攻坚缺口,用好上海、云南省级应对帮扶项目,修缮村民活动场所厕所、厨房,在村里安装宣传脱贫扩音器。致富、乡村文明,这是一档讲述晋级故事的节目。省长笑着说,如果脱贫攻坚战不能彻底打赢,他就不会撤军,“一个也不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