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颐和园的布局,和颐和园格局详细讲解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帮助。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和宫殿,旧称清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一个园林,始建于1750年,竣工于1764年,占地302公顷,其中约四分之三是水。乾隆即位前,在北京西郊修建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这四座园林自成一体,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从海殿到香山。乾隆决定在文山地区动用巨额白银修建清园,并以此为中心连接两侧的四个园林,形成了从现在的清华园到香山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域。青衣园于1860年毁于火灾,1866年重建,并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圆明园被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历经数次重修,虽然有些地方不如清远,但大体沿用了乾隆时代清远的规划和布局。先说说颐和园的规划布局特点。
1、以杭州西湖为规划蓝本
江南仿园林早在明代中叶就已初具规模。清初,江南造园技艺开始传入皇家园林。然而,对江南园林艺术和技术的更全面和广泛的吸收发生在乾隆时期。许多皇家园林都是仿照江南园林而建,其规划和布局也大致仿照,而颐和园则是仿照杭州西湖而建。对此,乾隆在万寿山所作的一首诗可以佐证“背山傍水,明湖仿浙西,三宝石花柳,六湖。”是桥梁和堤坝”。
颐和园整个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背景,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条件。一西湖自元明以来一直是北京郊区的风景名胜。“西湖风光”早已被认为与杭州西湖相似,也有不少文人直接将前者与后者进行比较。而一些好人甚至模仿杭州的“西湖十景”,将其命名为北京西湖十景。其次,当时文山与西湖的位置,北有山,南有水。北山南水的关系有些尴尬,但却为模仿西湖景观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基础。这在建筑中非常重要。第三,乾隆对杭州西湖的喜爱。杭州西湖是乾隆始终怀念的地方,在他第一次南巡的前一年,他命画家董邦达画了一幅名为《西湖画》的长卷,并题诗纪念。一点关于他建造一座花园来模仿它的意图……杭州西湖园林绿化的意图。
建成后的颐和园与杭州西湖非常相似,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与杭州西湖相同,湖堤将水面分成几块。与孤山和西湖类似,北面有山,西面有南面,水流大致呈南北走向,西湖的小岸也有南北延伸。此外,颐和园和杭州西湖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
不过,颐和园对杭州西湖的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如乾隆所说,是一门“仿其意,顺自然之流,不失其功”的艺术。精神虽相似,但不限于形体相似,游憩可以结合自身环境、地形特点、宫殿要求,发挥“自身所长”,实现突出创新。你可以说它有一个花园。艺术效果为“立足西湖,高于西湖”。例如,杭州西湖风光的精髓在于环湖而建的装饰建筑,长长的画卷形成烟水朦胧的景观。它“稍微模仿”了设计,重点关注环湖景点的布局。从湖中南湖岛出发,过十七孔长桥,穿过东路北段,然后向西拐过去。过了曼苏山前山,沿西堤向南转,止于湖南端的术池桥,形成一条长长的螺旋形,这片“环境风景区”就像一幅不断展开的山水画。滚动。
2、园艺与水利工程的完美结合
乾隆初年,海顶附近的园林越来越多地修建和扩建,由于园林用水量大,这里的用水量也日益增加。当时,园内主要水源由——玉泉山水系供给,除万泉庄水系流量较小外,其余大部分汇集并流经玉泉山。西湖。后者是通惠河自明代以来赖以救灾的水源,如果水源大面积堵塞,将直接影响通州经大运河至北京的水运畅通。
为彻底解决这一题,乾隆十四年冬启动了大规模的水系整治工程。主要内容是把西山、象山、寿安山的大大小小的山涧、河流汇集起来,通过石渠流入玉泉山水系,再汇入玉河,经水道流入西湖。这。结合颐和园建设,疏浚西湖,作为疏浚水库。长河(长河指元明时期通往北京的主要水道,至今仍沿用“西湖”二字)。
这三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等可控可调的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支撑了通溪河上游的水源,较好地解决了农田灌溉和园林用水的保障题。同时还打造了10余公里的皇家水上旅游线路,直通西直门至玉泉山景明园。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
昆明湖开发改造后,形成了山被水淹没的局面。万寿山仿佛一座浮出水面的岛山,彻底改变了西湖与瓮山原有尴尬的景观关系,形成了北山南水的理想景观格局,湖水由北向南延伸。万寿山脚下,有龙王庙湖中大岛——南湖岛保护。同时,西北角开辟了一条新河,经万秀山西麓向北延伸,经过青龙桥,沿元代白浮泊旧水道相连。北边的昌江绕过万寿山西麓,分流成支流,沿山北麓折返东流,连接了原本分散的小河,又名湖湖,是由水道“后石河”形成的。(后河)”。湖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天州平原,湖的西面是一个水坑,一直延伸到沃川山麓,远处可见瑞山峰。由于老湖和杨树湖是依次开挖的,且与昆明湖相邻,老湖不是宫墙,所以昆明湖极大地拓展了圆明园的风景,将昆明湖的内外融为一体。花园。
颐和园的建成,标志着水系重要部分的建成和最终完善,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艺术、工程、园林、水利建设的一次完美结合。很好的例子。
3、与周围的皇家园林一起,形成三山五园的格局。
颐和园建成后,形成了香山正苑、沃川山正明苑、古花苑、长春苑、香山、沃川山、万寿山三山五园的格局。颐和园建成、昆明湖开发后,两侧四个园林相连,形成了从现在的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同时,西北郊形成了三个轴线。一是万寿山、里湖的南北中轴线。第二静宜园宫殿区、玉泉山主峰、清远宫区构成东西向中轴线;第三圆明园与长春园之间的南北向中轴线。这个轴线系统将三山五园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园林群。
清园在这个集群中的枢纽地位非常明显,万秀山紧邻昆明湖,临水优势突出,湖边没有宫墙,可以作为公寓,别墅,还有别墅。西边是金官山的延伸,玉泉山挡在西边,万秀山到伊湖中轴线的距离就是到圆明园中轴线的距离,是一样的。如果往长春园西边走,大约是长春园的两倍长,距离与西山脚下相同,山越远,形成的景深就越深,这样的安排超越了边界。长春。展示了西北的整体环境美景,连接三山五园,相互借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清漪园的建成,实际上对塑造这个庞大园林群的有机整体和整体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这是一座建成的园林,整体情况是生机勃勃的。
与北海公园相比,颐和园更大,占地约3公顷。颐和园原名清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仿照杭州西湖布局,一池三山、昆明湖三山。万守山,佛香阁周围依次排列着几座建筑,著名建筑有梵云堂、颐和园、十七桥、南湖岛等。西递殿、印苏殿、乐寿殿、玉然殿。大厅等
北海公园始建于元代,以庆华岛为中心,包括著名的白塔、九龙城墙、大西川川、舒川凡清溪、五龙亭、城城等。
一、故宫是颐和园的多少倍?
故宫约72万平方米,颐和园约3平方公里,约合300万平方米,所以故宫没有颐和园大。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紫禁城,始建于明朝开国皇帝朱棣永乐年间,有四个城门,周围有——的董家岗护城河。颐和园,古称清园,是清朝乾隆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修建的,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起点的杭州西湖布局,并以此为基础建造的。专注于佛教香炉。
二、颐和园一周有多少公里?
颐和园一圈约8公里。
颐和园南北长2200m,东西宽2150m,全长约8公里。颐和园主景区由万秀山和昆明湖组成,园林总面积3-08平方公里,水面约四分之三。园内有各类宫殿和古园林7万平方米,以收藏珍贵文物而闻名于世,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宫墙内计算,颐和园的面积为290公顷,比清远园略小。公园建设工程直到光绪二十年,也就是8年才完成。有修复、整修、新建和个别幸存的建筑及建筑群97处。也不包括零星杂物间、园林小品、纪念碑、摩崖石刻、小桥等。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