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降水量的依据是什么?
从天上落到地面的雨水在没有蒸发、渗透、散失的情况下在水面积累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量。目前,常用的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有雨量计和量杯。
雨量计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包含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直径为4厘米,与雨量计配套使用。测量时,将雨量计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根据杯子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降雨量。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为日降雨量。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中雨。大雨,大雨50.0-99.9毫米,大雨100级。
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称为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在多雨的广东,日降雨量超过80毫米就称为大雨;在干旱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降雨量超过30毫米就称为大雨。
二、降水量的统计单位通常是?
,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术语
2、气象部门称雨雪为降水,降水量称为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通常为mm-1mm。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1毫米的水深-
3、1毫米降水落在田野上——我们知道每亩地的面积是666.7平方米,所以1毫米降水相当于每亩地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水量为1000公斤。这样算来,1毫米降水相当于每亩浇水约650公斤。据测量,5毫米的降雨可使干燥的土地饱和3至6厘米。
三、月降水量分级标准?
降雨量等级分级标准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视为小雨。24小时降雨量为10至25毫米为中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5至50毫米就被视为大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至100毫米即可视为大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至200毫米就被视为大暴雨。24小时内超过200毫米的强降雨被视为大暴雨。
降雨量是重要的灾害数据,具有混沌特征。不同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标准不同。
气象部门的标准是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水层落到地面的深度,以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降雨强度除以降雨量。
防洪部门的标准是降雨量是一定时间内落在地面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总的《防洪手册》,24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就定为大雨。
水文部门的标准是俗称小雨、中雨、大雨、特大雨等,一般按日降雨量来衡量。其中,小雨是指日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指10~24-9毫米;大雨指25~49-9毫米;大雨指50~99-9毫米;大雨指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250毫米。
四、降水量如何决定降雨量?
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特大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来衡量。其中,小雨是指日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指10~24-9毫米;大雨指25~49-9毫米;大雨指50~99-9毫米;大雨指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250毫米。
五、什么是降水量?它是如何测量的?
降水量是衡量某个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生降水量的指标。
测量降水量的时间一般包括年降水量、月降水量、24小时降水量。有时也采用1小时降水和6小时降水。
本篇文章解完毕了关于衡量降水量的多少的这类话题,以及一些判断降水量的依据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