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年。本文通过回顾“十三五”规划、评估当前“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探讨中期审查可能带来的影响。
回顾“十三五”,我们可以看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投入强度、新建工地规模、一级以下水体比例等四个指标的变化趋势。V在中期评估中落后。截至期末,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员劳动生产率、服务业增加值率、研发投入强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等5项指标尚未完成。其中,单位GDP能耗降低为约束性指标,与中期评价的时间序列趋势一致。由于COVID-19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三五”末相关指标未能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特征。
“十四五”主要指标与“十三五”指标有机衔接。目前的数据显示,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每千人口中婴儿和3岁以下儿童数量下降等三个指标存在滞后风险。其中前两个是具有约束力的指标。
第二十届国会提出统筹减碳、减少污染、绿色扩张、促增长。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左右,但这仍不足以满足“十四五”的要求。年度计划'。”。这反映出短期内大规模有序用电的可能性较小。中期评估后,节能减排目标可能会有所调整。此外,能源“双控”随着向“双控”转型,我国碳排放管理有可能日益完善,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有很多。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年。本文,我们回顾“十三五”,审视“十四五”中期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估当前“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进展情况。
从时间上看,“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3月17日公布。
从规划指标来看,“十三五”规划大致可分为经济发展、创新引领发展、民生福祉、资源环境四个领域。上述主要指标项分别包括4、4、7、10项详细指标。
从约束力来看,规划指标可分为预测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其中,预测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市场主体自主行动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中央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在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力量。
“十三五”规划包括25项详细指标,在中期评估中,有21项指标达到预期或提前实现目标。目标比预期更快地实现了。
中期评价中,有四项指标落后于计划,其中包括两项预测指标和两项约束性指标。预测性指标包括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投入强度等,约束性指标包括新建工地规模、地表水劣于五类水体比例等。落后于时间线的指标将不计入中期评估报告。
期末总结评估报告发布时,有五项指标落后于计划,其中四项是预期指标,一项是约束性指标。预期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和服务业增加值比率。工业、研究和实验发展投资强度。后两项为中期考核滞后进度指标,约束性指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与预期进度一致。中期评估显示,受疫情影响,期末GDP增速出现偏差。正如最初预期,该指标不符合标准,因此具有显着的历史特殊性。
最终评估报告详细说明了期末五项指标的滞后性。总体而言,未能实现目标的五项指标均受到2020年COVID-19事件的显着影响。
“十四五”规划于2021年3月13日公布。
在指标体系建立上,“十四五”20项主要指标与“十三五”25项主要指标有机衔接、继承或修改。根据形势需要,新设置了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合格医师助理数、托幼中心数量等5项指标。主要指标中剔除每千人口中婴幼儿及3岁以下儿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7项详细指标。
从2021年、2022年两年国家“十四五”规划进展数据和情况看,18项指标中有14项完成情况总体较好,数字目标明确,可取得的进展有此。数据取得进展,1项实现延期风险,3项相对延期。滞后风险的一个指标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但滞后程度普遍较低。相对滞后的三个指标是每千人口中3岁以下婴幼儿保育设施数量、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量。
每1000人中3岁以下婴幼儿保育设施的数量是一个预期指标。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原因。
另外两个相对滞后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源消耗减少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这两个指标都与节能减排目标挂钩。考虑到“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难度较大,下文将重点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除了规划中明确提到的两项主要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外,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国家指标还有能源消费总量、非能源消费比重。-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化石能源;煤炭消费描述能源消费比例的三个指标通常也具有当前或历史意义。由于当前疫情影响,单位GDP能源消耗总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滞后于2021年至2022年时间序列进度,两者累计下降幅度均为28%。这低于时间序列进度分别为54和72的46。特别是,这两项指标在2022年分别仅下降01和08,落后于计划的年均下降率27和36,这可能反映了新冠疫情的影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进展,在“十四五”的其他两项指标中基本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总体来看,完成国家“十四五”节能减排相关目标还存在具体挑战。
就各省市节能减排相关指标而言,目前披露的进展数据相对有限,且各省市相关指标往往比国家指标更为详细。从具体指标看,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收集了河北、贵州、宁夏、山西等4个省市的数据,其中贵州(贵州、宁夏)有落后的风险。仅收集了宁夏这个GDP单位的数据,共有7个省份落后于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或单位工业能耗下降指标数据。其中,“十四五”规划有明确的数字目标,目前只有广东、河北、云南、山东省落后于计划。鉴于地方和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存在一定压力。
2021年下半年,全国多地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应对电力短缺。有序用电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存在煤炭供应不足、火电厂亏损导致发电意愿不足、经济复苏和季节性因素导致电力需求增加等客观原因。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共同推动减碳减排、绿色扩张和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次大规模有序通电的可能性较低。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能源经营指导意见》规定,“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左右”。
中期评估后,节能减排目标存在一定调整空间。“十四五”前两年,我国经济仍因新冠肺炎疫情遭受严重干扰。我国GDP增速与目前的下降趋势有所偏离。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并没有达到规划时预期的水平。“追赶”填补初期能耗削减缺口的可能性较低,相关指标很可能在中期评估后进行调整。
但针对节能减排指标的压力,政策层面通过投资项目审批、节能监测等措施予以应对。在投资项目审批方面,2023年4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是,已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并将开工、竣工审批作为重要措施。并定义了项目的运营管理的基础。不得生产或使用成品。节能监管方面,主要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开展专项能效监管和测算,包括17个传统用能行业和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检查电能使用效率,检查电能计量设备。
此外,随着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我国的碳排放管理可能会日益完善。参见《从能源消费“双控”到碳排放“双控”平衡制度理念与区域差异的探讨》,工业研究,2023年4月11日。
最新数据显示,就2021年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水平两项指标而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2021年单位GDP能源消耗为2015年每美元购买力平价644,000Btu,而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对应数值分别为477、347和325。我国还有30-50%左右的下降空间。按2015年GDP购买力平价计算,韩国2021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为045公斤/美元,美国、日本、欧盟对应数值分别为024、020、015。我国对应的下降空间为47-67。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节能减排之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成功。
节能循环评估是指对能源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发生的能源消耗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寻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节能周期评估,可以明确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源使用情况,找到能源浪费的联系,并加以改进,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节能循环评价还可以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管理决策建议和方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节能评价是对项目的能耗进行评估和论证,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能耗是否会导致高能耗,并对可能出现的高能耗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能源浪费。
一般由节能标准、节能计划、实施时间表三部分组成。评价过程主要围绕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分析评价是否存在高能耗题,并对项目执行后的总体能耗进行预测。
评估完成后,将生成节能报告。主要目的是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交项目,确保项目实施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要求。标准。总体而言,节能评价旨在通过减少业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来满足国家绿色低碳社会发展政策。
一、风电光伏还需做节能评估吗?
无需进行节能评估!
政府规定的不需要进行节能评价的行业
1、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生物质能、地热能、核电站、水力发电厂、抽水蓄能发电厂。
2、电网工程、石油管网、天然气管网;
3、水资源保护、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内河航运;
4、信息网络、电子政务、卫星地面系统
本文介绍节能评估导则,以及节能规划评估调整对应的相关内容已经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