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媒体如何做,COVID-19期间社交媒体的力量和危险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关于COVID-19期间社交媒体的力量和危险的话题,和一些新冠肺炎媒体如何做相关题,希望帮帮助到各位。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以来,每个人都自愿成为媒体人,拥有选择权、创造权、传播权。即使在COVID-19爆发后,这些人仍在继续传播、影响、影响和重塑与流行病相关的意识和行为。那么社交媒体的力量从何而来,背后又存在哪些传播风险呢?


我们的生活仍然受到2019年新冠病大流行的影响,每天的数据变化都影响着每个人的情绪。


这场波及全国各地的疫情,很容易让人想起17年前的另一场战斗非典。我也看到很多文章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两次疫情的异同,包括疫情发展的特点、政府表现、民众应对、对经济的影响等。


然而,与非典相比,这场新冠病战争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尚未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就是说,新冠病疫情是中国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以来发生的首场全国性公共危机。


2003年非典爆发时,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移动社交媒体,直到六年后新浪微博诞生,中国才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


不仅是非典,2008年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汶川地震也发生在移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进入移动社交网络时代,我们经历了举国欢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经历了瞩目的中美贸易争端。新型冠状病大流行不是一件“喜事”或“大家”,而是成为社交媒体时代中国人经历的第一个真正的公共危机事件。


那么社交媒体时代会给不同于SARS的新型冠状病疫情带来哪些发展呢?


作为营销专业人士多年来,我深深感受到社交媒体在营销中的力量改变消费者、影响商业竞争、改变媒体和营销两大行业的规则。改写。


在这里我想用营销术语“病营销”来形容社交媒体的独特力量。


“病式营销”是指创造具有强大传播潜力的内容,像病一样吸引消费者自发传播,从而实现最高效、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营销活动。


“病式营销”带出了社交媒体力量的本质,每个人都成为媒体并进行选择、创造和再分配,传播路径发生显着变化,传播效果呈指数级提升。


病式营销传播的例子


就在一种真正的病在线下肆虐,全社会都在与之抗争的同时,另一种“病”也在网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数的“病信息”正在中国12亿多的手机用户中传播,正在蔓延。影响和重塑我们对这场线下战斗的认知和行为。


毫无疑,这两种“病”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相互作用,了解这些影响非常重要。过去几年,时趣不遗余力地探索社交媒体的泛滥。我们希望将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融合起来,通过大数据探索“病式内容”与“受众感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人类的洞察力,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


因此,我想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从社交媒体的基本角度,整理和分享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的公共检疫管理的新机遇、新变化、新挑战。


1、社交媒体带来的新机遇


如前所述,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基于所有人的参与,因此开放性强、参与度高、话题传播速度快,可以让受众积极、公平地参与贡献观点甚至设定议程。拥有它的优势。社交媒体可以说是公众从当今大众媒体获取“第一手信息”、“权威信息”和“真实信息”的首要场所,同时也拥有曾经主导传播的电视和报纸的优势。这是。广播和杂志成为次要渠道。


传统媒体时代诞生的媒体团队也开始将社交媒体作为关键阵地。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疫情中,我们发现优质信息的最初来源是纸媒时代的专业媒体,比如《三联生活周刊》、《财新》等,它们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渠道不断在现场发布和获取。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第一手信息对于提高公众对该案的最初兴趣至关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财新部分报道截图


随着武汉封城后一系列事件的展开,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参与性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沟通效率极高——权威专家的建议、政府相关措施和要求的传播、疫情进展的实时信息通过社交媒体高效传达给所有普通民众,同时传播关键信息。通过公共广播,其影响力和影响力非常高。


超分散的组织能力——各级医疗机构缺乏信息,公益力量自愿聚集在一起,通过社交媒体通过多对多的有效沟通形成更高效的联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实时反馈和监督功能——面对某些治理机构的效率和公平题,社交媒体让受众充分表达自己,创造了巨大的舆论潜力,迫使流氓或更高的治理机构迅速采取行动。声明和改进。


这些优势有很多,总之,社交媒体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将新冠病的战斗线上线下推进了,在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公共题。社交媒体实现了规模化、实时全面参与和全国影响力。


因此,对于新冠病疫情的反应速度、发现题的效率、与民间资源的对接程度、受众信息的透明度,实际上远远优于非典。


2.社交媒体隐藏的新危险


具有显着优势的新兴事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缺乏应对这些风险的经验。


社交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风险实际上正在全世界范围内经历和研究。


更广泛地说,在上次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有人怀疑俄罗斯黑客利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进行干预,国会两次质询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但最终未能得出明确的结论或下一步行动。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从明星到普通民众、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的极端谣言,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等各种破坏性事件不断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顶峰。频率。


回到新冠病危机,社交媒体由于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直接和间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个人与大众信息超载、认知失衡、极端形成、极端反对群体意识


网友原创网友这几天的心情,照片取自网络


信息超载


社交媒体实际上是基于我们的社会关系和兴趣的内容信息流,使我们更容易访某些类型的信息而不是各种声音。


特别是社交媒体的“茧效应”是,注意力算法的加入让我们感觉自己被相似的信息“茧化”了,很难接触到不同的声音。


此外,社交媒体本身就是为了确保信息的不间断流动而设计的,而类似信息的不断轰炸会导致大量的信息过载。


尤其是在危机情况下,个体本来就情绪紧张,大量、连续、密集地接收各种危机相关信息会增加个体心理健康的风险,包括情绪波动、轻度抑郁或容易激动。


从流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产生更大、更深的影响。


认知失衡与极端形成


当个体或群体遭受持续的情感创伤时,认知失衡和再平衡的心理机制会让个体产生表达和行动以追求再平衡的冲动。他们对彼此的影响达到了顶峰,这在经典的《人群》中有深刻的描述。


积极的一面是,这些感受激励了很多人,给了他们改变现状、寻找平衡的心理动力,并自愿寻找帮助医疗机构的方法。


消极的一面是,有很多人试图通过发表极端言论甚至采取极端行动来平衡自己。


集体意识的极端反对


当大规模极端现象形成时,社交媒体上往往会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激烈对立的阵营,社会理性被削弱,比如立场重于观点、逻辑让位于情感、谩骂和人身攻击等。有很多。相反,攻击是大规模发生的。而且,这种荒谬将超越线上生活延伸到线下生活,最终导致社会持续分裂和创伤。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疫情中,符合上述描述的具体案例其实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政府社交媒体上的“舆论”以及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质量及其对决策质量的影响。


检疫是一项综合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各级地方机关和垂直政府机构作为这次检疫的领导者和主体充分参与。


首先,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对“民意”的敏感度其实相当高,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强烈观点无疑会被视为“民意”的公开代表。


其次,作为普通个人,各级政府管理者本身也会受到社交媒体上不同言论的影响。


然而,社交媒体上形成的观点和趋势虽然潜力巨大,但大多是情绪化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最终是否会影响政府的形势判断和共识、精力的优先和分配等商业决策题评估的资源和资源很重要,您是否受到社交媒体流行的不公平影响?


尽管必须说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仍很难进行充分的研究来确定真实情况。


此外,这次新型冠状病事件暴露出的最显着的题之一是,各级政府机构利用社交媒体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缺乏在这次事件中应发挥的“意见领袖”作用。事件中社交媒体管理措施也不科学,包括


1)许多政府机构缺乏通过社交媒体直接沟通的基础设施和沟通能力。


在危机时刻,直接、清晰、快速、持续的沟通是社交媒体传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交媒体的真正优势。


事件发生后,武汉市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一些早期决策和行动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很大争议。相关个人和组织必须快速反应、有效沟通,才能有效平息社交媒体上的焦虑和压力。


但实际上,政府机构最初只采取了非常传统的形式,比如编辑招待会、吹风会,甚至在政府上发布文件,后来只增加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


这种间接传播形式并不能满足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传播的心理需求,反而会导致各种内容被“浏览”后的二次创作和发酵,从而再次降低对权威机构的信任。如此令人不安和极端,以至于情绪继续猖獗。


事实上,如果政府机构带头通过社交媒体账号持续、直接地披露相关信息并解相关社交媒体上出现的题,就能更有效地发挥沟通所带来的积极价值。


2)“”语音渠道碎片化,信息不整合,进一步影响沟通效率。


由于各级政府缺乏主要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一些地方官媒,甚至官媒旗下的新媒体品牌,开始代表政府在社交媒体上活跃起来。


但这引发了更多质疑。媒体账户的内容能否代表政府在危机发生时的观点?在喧嚣的社交媒体世界中,我们是否应该充当极其理性的声音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你能用你的情感来获得人气和粉丝吗?


从整个“”表演来看,预计普通观众的困惑和焦虑将会增加。


3)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时代,需要运用更加科学的判断和执行标准来处理存在违法风险的信息。


首先,如今从社交媒体上完全删除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在社交媒体如此流行的环境中,任何删除内容的行为实际上都会强化内容。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